师 傅

师 傅

师傅有点“拽”,但拽得有底气,他就是个多面手,打球、打家具、修车、盖房子,写字、画画、刻木板、刻印章,买菜、做饭、带孩子,偶尔还写点煽情的小散文。

退休后,陈老师在老年大学担任书法老师,一干就是10年。学生很喜欢他的课程,想来是因为他教学时当场作画、当场挥毫,让学生们有直观的感受,又因他个性洒脱喜欢天南地北的讲故事有吸引力,跟他学习过的学生有数百人之多。最近,看陈老师的书画,感到有很大的变化,书法笔法更见老辣,而画画又见活泛了许多。其中一幅滇越铁路人字桥的国画,兼工带写,山石的粗粝与米轨的刚劲刻画得细腻生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任市书协主席10余年来,陈老师总是尽心尽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团结和引导会员。市书协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学习交流活动,师傅也是颇费心思。在现场创作交流、书画用印、名家书法临摹、创作布局章法等方面,指定市书协里的老师给大家作讲解和精心指点。陈老师个性爽朗,为人耿直,直言不讳,却又充满了善意和鼓励提携。对初入门的爱好者,他常常是培养我们的自信心,鼓励我们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下写字,锻炼我们的勇气和定力。在他的支持和带领下,市书协一直积极参与社区、企业等的送春联、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公益活动,把书法艺术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既推广了书法艺术,又让群众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大家喜欢就好,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陈老师说,“书画同源,学书法一定要学绘画,二者相辅相成,把对生活细节的认识和把握运用到艺术中”。2022年春节过后,我开始跟着陈老师学国画、书法。每个星期抽出几天晚上到书院,从书法绘画的欣赏、基本技法、多年创作的心得,陈老师一一悉心传授。有时,也不学画,而是坐下来喝茶聊天,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我深刻体悟了字如其人、画为心声的意境。“一定不要求快,书法与绘画要糅合,这样绘画的线条才有筋骨。书画也体现每个人对生活的领悟。”陈老师诲人不倦,每一阶段的学习,他都根据我一个初学者的情况拟定教学计划,由简入难,耐心教导,不断鼓励我。有时偷懒了,师傅还会提醒督促。这一年,用心投入,收获颇丰。

◇陈宏伟给学员讲授篆刻的方法和技巧

2023年,师傅心里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想把开远的古街老巷以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师傅在讲述中说,开远火车站自1910年投营至今已有113年,车站建筑群是典型的法式风格,站前广场有七八棵洋酸角树、香樟树,黄墙红顶掩映其间,别具法式风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后逐步被拆除,实在可惜。“我在开远土生土长,是火车司机的儿子,对开远和铁路有很深的情结,这算是一种纪念吧”,说起这些事,师傅就激动兴奋起来。多年前,师傅就想以画叙史,但一直没有提笔,是因为会勾起太多尘封的过往。而今那些建筑、物件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他的记忆中依然留存抹不去的痕迹。凭借着记忆和一些老照片,滇越铁路人字桥、开远机务段机车库、开远火车站以及东寺坡、老东桥、过街楼、青年路、人民电影院等成了他画作的素材,以一种感性的形式让大家记住乡愁。

陈老师总结走过的路,“一天吃一碗米,但如果每天往外抓一把米,几天之后就多出了一碗米了”。妙悟者不在多言,心灵成长和书画一样都是修行的过程,是一个接近“道”、参悟“道”的过程。“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唯有通过精神的提升。”陈宏伟老师的日常,“无聊之时”都是书画,常常写写画画到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