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街乡宗舍村海拔1553米,这里生活的濮拉人服饰以橙红色为主。

这次采风是我第一次到宗舍,被这个村庄的地貌人物所吸引。

村名的汉字表述颇有深意,虽然与“捉蛇”(向曹定安老师请教而得)之意毫无瓜葛,仅望文生义就令人心怀敬畏。

四围青山怀抱着丰饶的土地,黄绿错综,五彩斑斓,展示着现代社会大背景下的农耕文明。一方山脚地边石头丛间,几棵年逾百岁的麻栗树叶冠覆荫,参天挺立,与耕地中间地埂上一株挂着火红果实的柿子树遥相呼应。几缕炊烟清逸缥缈,晨风中的村庄散发着超凡脱俗的气息。

村民们大多收了苞谷、挖了红薯,纵横交错的田地暂别秋收的繁忙,几架小型的机耕器具随意歇在地里,一副松闲、安逸的景象。一户村民正在犁地,夫妻二人、一头牛、一架犁铧顿时让田野充满了生机。

我们进村时遇见的一位阿妹在掰苞谷,她橙红朴实的装束与周遭的山林田地浑然一体,自然淳朴的笑容仿佛就是这片土地上本真的表情,这种与生俱来的美无与伦比。

我为了寻找儿时掰苞谷秆吃的回忆,装模作样地接过她手上的镰刀,砍了十来棵苞谷秆。挑了一棵稍微青绿的,剥去黄叶,有滋有味地用牙齿剔了皮,大口嚼着,发出“咯哧、咯哧”的响声,清甜的汁液随即浸润着充满渴望的心扉。

久违了,带着泥土与庄稼味道的回忆!

没有在地里劳作过的人,真的不配对着农字当头的人类万物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开远羊街濮拉人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能对土地交出春华秋实、岁物丰成的答卷。

这里的女装以橙红、青绿为主。妇女们日常也穿着民族服饰下地干活,因此服饰保留相对完好。但纯手工制作的服饰一是费时费工费力;二是会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后继乏力;三是越来越难以楔入现代生活快速发展的拼图。

少数民族的服饰美不?

美!

可这些美得不可方物的服饰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呢?

(本文图片 蔡维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