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曾点亮过开远
黄 庆/文图
因滇越铁路的修筑到开通运营,以及开远站是滇越铁路滇段中间站的区位优势,开远从此有了——“开远”的速度。那时,火车一律昼开夜停,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列车,到达开远都是傍晚,天已渐黑,列车必须停靠开远,次日凌晨六点发车,于是开远就成了火车经停、旅客休息、货物换装的重要之地。
旅客下车后吃、住、行、购、玩基本的生活需求,势必促进了开远商业、贸易、百货、旅店、餐饮、五金、照明灯以及农资农具等行业的兴起……
1909年5月1日滇越铁路开远段通车,滇越铁路见证了开远从一个城区人口只有几千人的小镇发展到几万、几十万人的城市,并逐步走向富庶的历程。
其间,一种洋灯——煤油灯(洋油灯),漂洋过海跟着火车来到这座小城。煤油灯的使用,百年前在开远特定时空中成为时尚。城内城外、法属铁路片区、家家户户、店内店外,主要街区、居家办公场所,随处可见煤油灯的身影。加之越南侨民随滇越铁路的进入,大量定居开远,理发店、缝纫社、咖啡屋、面包坊、小卷粉铺等外来行业也带来了各式各样、不同国家、不同造型、不同用途的煤油灯,一时间开远“洋气”十足,什么“洋油”“洋火”“洋油灯”“洋钉”“洋桶”“洋铁皮”“洋布”“洋伞”“洋纽扣”“洋皂”“洋碱”“洋蜡烛”“洋医”“洋药水”“洋瓦”“洋楼”“洋娃娃”等洋货充斥了开远的市场。1905年国货运动兴起,各种洋货被排斥,但是煤油灯却被保留下来,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经济方便、光亮安全、防风防水、美观耐用,备受百姓青睐。然而,原来自己民族工业的陶、瓷、锡、铜、铁制香油灯、豆油灯在舶来的煤油灯冲击下,濒于灭亡。百年前的开远,俨然成了“万国煤油灯”之城,煤油灯曾在那个年代点亮了开远的夜晚。
图一至图八为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结构合理、做工精细、款式优美、保存完好、异国风情、美观适用、年代久远、难得一见的老煤油灯。最后一图为国产民族铜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