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系2019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新时代大学生公益创业可行性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nsz2019-38,主持人:戴彩虹)成果,亦是2020年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主持人:钟婧)经费资助课题。
创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随着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提升,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已经不能满足创业者的价值追求,于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公益创业进入人们的视野。公益创业作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模式,在兼顾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展开各种跨界融合商业行为,不仅在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和政府的失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有效利器。因此,公益创业被业界人士称为一种有高度的创业、有深度的创业、有广度的创业、有温度的创业。
当今中国,公益创业的发展在不到十几年时间里,已经初具规模。可社会影响力还尚未达到与传统商业创业相媲美的地步。但作为新兴的事物,公益创业是“一口待挖的深井”。中国的公益创业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创业模式和经济发展,更关系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所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公益创业更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面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时代诉求和发展趋势,本书以公益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实践,以大学生公益创业可行性模式构建为研究主线,形成了本研究的成果,完成了《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全书的撰写工作。本书共分九章,主要对公益创业及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内涵,公益创业的组织与管理,国内外公益创业的实践与启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的障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效能,高校、社会、家庭推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培育的路径,构建“校、社、家三位一体”的公益创业培育机制等进行系统阐述,迎合时代诉求,做到“因时而谋、因时而动、因时而进”,积极探索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大学生公益创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本书由戴彩虹牵头,初步拟定大纲,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最终确定。各章分工如下:第一、二、五章由戴彩虹撰写,常鲁豫、谢惠桃、苏畅等同学协助材料的收集整理;第三、四、八章由邢小丽撰写,陈桢、李泳润、王颜婷、熊泽江等同学协助材料的收集整理;第六、七、九章由钟婧撰写,车越彤、刘诗佳、钟传旭、尹燕亚、胡欣如、梁晓璐、谭曾蓁、童新越、陈晓霞等同学协助材料的收集整理。全书最后由戴彩虹统稿和定稿。
本研究虽告一段落,但公益创业本身依然是新生事物,如何走好公益创业之路仍然是我们今后关注的焦点。同时鉴于学术经验和精力的局限,书中难免有力所不逮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提出修改的意见或建议。
戴彩虹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