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领社会新风
(一)“社会新风”释义
所谓“社会新风”,指社会蔓延开来的“新的风尚”和“社会风俗”。需要指明,“风尚”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定的价值观,这是风尚的本质和灵魂;二是社会声音的传播,包括回应和支持,这是风尚的基础和支撑;三是传承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习惯,这是风尚的功能和具体外现。作为一种古老而常青的文化现象,“风尚”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共同体而逐渐自发形成的。它作为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范式被所有成员所接受。风尚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活动形式,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自发性的特点。经过社会话语集团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与以身作则,风尚已经成为一种组织智慧。风俗习惯渗透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物质生活习惯,如日常生活习惯、生产习惯、商业习惯、精神生活习惯等,风俗习惯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特征、伦理道德和心理结构,构成了一个地区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社会风尚的具体表现是以生活世界为载体。当社会风尚被大多数人认可和实践时,它就成为一种常规的集体行为。在这个时候,风尚成了习俗。习俗不仅是风尚的外在化,也是风尚的具体形式和传播方式。风尚以习俗的形式进入现实生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
从西方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习俗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道德生活和生活中的道德,而道德社会生活是社会风尚的一部分,但社会风尚并不是道德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因为社会风尚是自然生成和确立的,其中必然包含着不良习惯。英语单词“moras”和“moral”是同一个词根。道德是由习俗演变而来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伦理学”来自习俗,“伦理”的含义之一是“入乡随俗”,即道德与美德从习俗中继承而来。从道德的“起源”来看,人类社会早期的道德基本上表现为风俗习惯。大量的道德规范以习俗的形式出现,大量的道德义务由习俗赋予权力。这种道德意识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习俗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社会规范和纪律。说到底,它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它规定了人的行为原则。从道德“扩张”的角度来看,风俗习惯是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习俗”所体现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决策的依据。一个人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风俗道德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一般而言,社会风尚总能让人感受到社会的积极面,具有群体性、流动性、变异性、稳定性等特点。与社会风尚不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道德生活中享受社会带来的美好情感。所谓朴素的社会风尚,是指塑造朴素高尚的社会生活所有的期待和方向。因此,社会正能量、善与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社会思潮的内涵。要引领社会新潮流,就必须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对于引领社会新风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够有效地引领社会新风。“公益创业”是一种全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大学生公益创业作为由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组织的公益创业,拥有其特定的区别于其他群体所组织的公益创业优势,如前文所述,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性上。大学生公益创业以志愿公益服务为基础,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提出对应的公益创业项目,以期解决社会问题。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十分关注社会问题,大学生长期走在社会资讯的前沿,能够接受并关注最新的社会现象,并且对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公益创业项目能够有针对性地面向各种社会问题。以童善儿童关爱中心为例,童善儿童关爱中心来源于“童善”儿童关爱项目,“童善”农村儿童关爱项目由济南市长清区青益志愿服务中心于2016年发起运行,是山东省第一家农村困境儿童关爱中心,以“关爱儿童身心健康”为切入点,联合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共同建设。[4]这就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着眼于最新社会现象,即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状况日趋恶劣,身体心理健康日趋恶化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针对该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童善儿童关爱中心公益创业项目的提出,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恶劣、身心健康恶化的社会问题,还以其所探索出的“一村带多村”的社会组织服务模式,建立儿童个体档案、服务跟踪数据库、成长历程图表数据。依照数据库,具体开展农村儿童社会工作关爱服务,形成多个专业服务方向,面面俱到,真正做到开展切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公益创业项目。诸如此类,真正做到符合社会实际的社会公益创业项目不胜枚举。随着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公益创业项目的提出,社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而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中所传达出来的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对善与美的别样见解与实践,也在创业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展现给每一个接触到创业项目的人,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引领社会新风。
作为社会新风的重要传播价值和载体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及践行,大学生不言而喻是主力军。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着眼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对于如何利用大学生公益创业这个手段有效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也由此涌现出大批公益创业项目,比如,公益广告项目以其特有的直观影像优势,直入人心,有效地宣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播着社会正能量。公益广告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广告活动,旨在引发公众关注社会问题,倡导公德观念,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5]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的社会团体不会自发地开展公益广告项目,又或者说,被动开展的公益广告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团体自身文化的影响,由此,公益广告项目也不再纯粹地只为倡导公德观念,维护公共利益。而大学生作为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体,其所具有的高素质、高能力、高活跃思维的特点,在公益广告这一公益创业项目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大学生在高校环境下接受良好教育,这种良好的教育包括深入高校教育方方面面的德育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优秀的品德素养。在开展公益广告项目时,大学生以其活跃的思维,较高的新媒体实践能力,将其在高校环境下接受的德育教育融于公益广告,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广告项目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效能。综上,大学生公益广告项目在弘扬社会公德,引领社会新风方面具有卓越的优势。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实际公益创新项目的萌生也为弘扬友善风尚,引领社会新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对于引领社会新风的现实效能
众所周知,公益精神中蕴含着责任、博爱、利他、仁慈等价值观,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融合。基于公益精神指引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在引领社会新风方面,首先,能够引领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公益创业,以关切社会问题为初心,以实现社会价值为使命,基于此,大学生公益创业聚焦教育扶助、文化传播、扶弱助贫、医疗帮扶、节能环保等各类型,其中,扶弱是热门项目,代表性的“正青春,益起来”公益创业项目,以“传播中医药文化、关爱农村儿童”为主题,从2014—2018年支持孵化7个创业项目,开展23个公益活动,持续为公益活动“造血”,其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例如,运用平台收集并发布需要帮扶的农村儿童信息,社会人士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儿童提供一对一帮扶、同时接收爱心捐赠,提供二手交易线上服务,对参与公益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等,不难看出,多元的媒体宣传效应,有效地引领了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其次,有助于倡导绿色环保,建立美丽家园的理念。在大学生公益创业中,节能环保项目同样是热门项目,其中代表性的有绿色浙江、温州绿眼睛、金华绿色之友等环保类社会企业。例如,“绿色浙江”由浙江大学师生成立,致力于公众环境监督、生态社区建设、环境教育传播,其通过成立绿色联盟、推进环保活动,推动社会共治、促进环境监督,形成环保品牌、推广环保理念等路径,有效地推动着社会管理的创新、促进了国内对环境保护方式的探索,倡导和引领了绿色环保,建立美丽家园的理念;再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文化传播亦是大学生公益创业聚焦的热门方向,如“书香少年”公益创业项目通过策划亲子共读一本书、驿海读书会、图书漂流、书名猜猜猜、书籍跳蚤市场等一系列活动,激发青少年阅读的自觉性,从精神层面唤醒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并指向“书香城市”“书香社会”的终极目标,其蕴含了浓厚的传统文化“书香”意蕴,又以创新的理念、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的新风尚。除此之外,大学生公益创业,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践行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国家及社会发展建设等社会新风引领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体现了时代对于青年大学生责任的要求及使命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