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现代公民

三、培养现代公民

(一)“现代公民”释义

“公民”概念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属性,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有识之士从西方社会引入“公民”概念后,人们不仅深刻把握了公民所对应的法律上的权利体系内容,而且特别强调了它所承载的道德上的特别责任要求。这就是个体要超越“独善其身”的品格特征,要超越狭隘的一己私利的道德责任,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道德责任。只有能够履行对民族、政府、社会和公众的责任,才算是一个完善的公民。基于此,“现代公民”应具备法律、政治、道德的甚至科学技术的知识与优势,其中,核心应是道德。因为只要涉及“人”的命题,这一命题在根本上就是一个道德命题和政治命题;同时,公民的道德素质决定了他对其他知识的运用,并影响着他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或者合格的公民。一个国家民族现代化的成败和进程的快慢,国民素质是重要的体现,国民素质的现代化程度是确保现代化循着健康理性的轨道向前发展,不因权力人物的更替而出现反复的关键因素。现代公民需要具有理性的思维、独立的判断力、开放的视野、平和的心态、不卑不亢的外交节操、一定的社会责任心。

(二)培养现代公民的意义

第一,培养现代公民有利于重塑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本质的体现,从来没有脱离理性的主线,而现代的人文精神与传统的人文精神不同,它更加强调以科学理性为根基,即人通过科学思维、抽象概括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就是将理性思维注入公民的意识中,赋予公民理性外化的力量,从而使现代的人文精神得以体现。

第二,培养现代公民,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和观念的重塑。

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欲望、知识结构、人格结构的社会化。现代公民教育不仅是培养科学家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培养合格公民和普通公民的基础。

第三,培养现代公民,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现代公民的培养往往从最亲密的关系圈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关系圈的最远端,从而把小道德变成大道德,把“小自我”提升到“大自我”,把特殊人之间的认同伦理提升到一般的人际伦理,推动“自己的私事”向“一国的私事”乃至“世界的私事”转变,其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理念。发展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以良好的公民文化为核心,着力于培养积极公民所需的精神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现实效能

现代公民蕴含着应具备法律、道德的甚至科学技术的知识与优势,其中,核心应是道德。基于此出发点,可以从优秀道德品格等的培养实现现实效能。

1.有助于塑造优秀道德品格

顺应新时期建设的历史方位,我们提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展开,这也为新时期公民提出了塑造要求,即具备优秀道德品格包含了明大德、守公德及严私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其产生、形成及发挥作用通过实践。基于此,公益创业的实践,对于大学生优秀道德品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公益创业的实践开展中,在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中逐步获得对真理、正确价值观的“求真”的道德品格;在进行教育扶助、文化传播、扶弱助贫、医疗帮扶、节能环保等各类公益创业事业中习得“向善”和“求美”的品格,在基于“求真”“向善””求美”的德性修养历练中,通过反思和批判实现自我超越,逐步塑造明大德、守公德及严私德的新时期公民道德。

2.有利于提升法律意识

大学生公益创业,既然涉及创业的范畴,必然离不开与法律相联系。客观地说,由于年龄、阅历、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理解不够透彻等,其面临的法律风险是较为突出的,比如,税务问题、劳动关系、网上融资、民商事契约、商标知识产权等。因此,要规避相关法律风险,就需要主客观双向作用,一方面,需要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法治保障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增设创业法律风险评估机制等外在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更加需要大学生主体积极融入相关学习实践中,不断加强对政策、法律的认知,学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树立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中提升公益创业的实际效能比,反之亦然。

3.有利于增强政治敏感度

大学生公益创业从初创到运营至管理发展,都离不开与国家政策的紧密相关联度。比如,在选择项目时,与国家的战略发展定位、社会的治理需要、政府发展需求相一致,则项目的生存与发展便更有生命力,事实上,如前文所述,公益创业源于市场、政府、社会的三重失灵,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存在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弱势群体保护、智障人士就创业等各类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政府部门无法全部解决、非盈利部门又无能力解决、市场部门又无法进入,这就为公益创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但要把握机会,获得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就需要对政治报有高度的敏感度,提升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与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紧密相连,体现现代公民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塑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于公益创业的实践锻炼中,与优秀道德品格的塑造、法律意识的提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