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经济支持
虽然公益创业注重的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机会而非资源,但是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一个组织或活动的顺利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公益创业行为。NGO相较于企业和政府更具有号召力,其社会公益的性质更容易引起公众对公益创业的关注,并捐款捐物。社会资金的筹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财政拨款不足、方式单一等问题,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为NGO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物质基础。NGO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其来源主要由慈善捐赠、外国资助、会费和服务收费等组成。
(一)慈善捐赠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认知,以期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达到接受慈善捐赠和吸引私人投资的目标,这也是缓解公益创业筹资难的渠道。社会公众对公益创业认知的提高带动捐赠资金的增加,使慈善捐款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筹资渠道之一。
慈善捐赠作为传统慈善事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当今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个人、家庭慈善捐赠和企业捐赠。
企业捐赠与个人家庭捐赠相比实力雄厚的企业家们会战略性地对具有发展前途的领域进行投资,其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减免税收;二是树立和维护企业的形象,赢得社会关注;三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获得长期利润;四是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促进销售;五是改善企业内部的关系。
在得到来自个人、家庭和企业的慈善捐赠后,NGO可以利用这些慈善基金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公益创业资金“瓶颈”问题。
(二)外国资助
NGO在筹款过程中往往会向外国的基金会或专业筹款机构求助,他们首先要找到与自身发展相符的基金会,并通过撰写项目建议书申请资助。在分析国际基金会时,可以直接通过电话或邮件进行沟通咨询,大多数基金会会直接进行答复。当然如果平时与NGO做好沟通,与所在领域的基金会或国际资助组织联系密切的话,双方互相了解互相信任,这样项目书的资金申请就更容易得到审批。审批通过后,NGO就会得到资金方面的资助,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资金的援助。
(三)创收
随着NGO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慈善资本市场的资源已经不再满足NGO的需求,这时NGO会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进行创收。其主要方式有:①服务性收费,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符合他们购买需求和购买能力的产品和服务;②经营性收入,指NGO为了支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尝试开拓自身服务范围之外的经营性项目;③政府采购合同,指政府通过与NGO签订外包合同来购买NGO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创收;④与商业企业合作,一般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或企业使用自己的无形资产以获得资金和捐赠。NGO能够在多渠道获取物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公益创业方面的“弱势”地位。
(四)公益创投
2006年,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支持下,以“助力中国社会创新,培育公益创业人才”为宗旨的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其设立模式为“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公益组织受益”。具体操作层面上,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以购买服务形式给予补贴,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向社会各界募集运作经费与资助型组织建立公益创投合作伙伴关系,由NPO专家组成顾问团并借助管理咨询、会计、法律、宣传营销等专业机构的志愿力量,向被孵化NPO提供咨询服务,受益方为创业和发展期的民间公益组织。目前该机构已经成功孵化了“多背一公斤”等多家公益组织。在上海、北京、成都设立三个项目办公室。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委也与北京市恩玖公益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西城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选择西城区悦群社会工作事务所、仁助社会工作事务所和北京绿色生活馆三家社会组织进行为期一年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