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公益创业项目或组织
(一)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YBC)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多家机构主办,旨在帮助青年创业的教育性公益项目。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为创业青年提供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帮助青年成功创业。该项目参考在英国的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YBI)扶助青年创业的模式,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咨询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以帮助青年人创业。YBC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建立青年创业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提供无息启动资金和导师辅导等公益服务。YBC倡导机构和倡导人共同倡导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鼓励有条件的青年人勇敢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先进理念和先进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为YBC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青年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中国是青年人口大国,中国政府和社会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好、最积极的方式。青年创业是促进青年、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该项目扶助内容:①免费培训:为创业者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②咨询服务:帮助青年解答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经营问题。③创业指导: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创业导师由成功企业家、专家志愿担任,创业导师与创业者之间签订一份协议书,免费提供为期三年的陪伴式创业咨询和指导。④启动资金:由青年创业专项基金为青年提供免息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通过扶助,以期达到:①扶助青年成功创业,带动就业。②辅助企业家实现社会责任,活跃经济。③协助政府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社会和谐。
(二)KAB创业教育项目
“了解创业”,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简称KAB。创业教育项目简称KAB创业教育项目,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主办,旨在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通过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课程体系,与其他项目共同构成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开展KAB创业教育项目。这是共青团组织通过国际合作服务青年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一项探索。
17年来,KAB创业教育项目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服务青年成长,积极发挥服务青年、培养人才的功能,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质量控制、课外实践等运行机制,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充分肯定KAB项目在创业教育领域取得的相关成果,在有关文件中提出要继续深化KAB创业教育平台。
在师资培训方面,累计培训1840多所高校1.1万多名KAB创业教育老师,开创了中国创业教育之先河,培养了一大批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化老师,在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教学研究方面,引进编译出版《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师用书、学生用书两套教材;牵头制定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指标体系,编辑出版中国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4)》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突出实践教学,组织编写《大学生创业实训指导》;寻访大学生创业者案例,编辑出版《弄潮儿向涛头立——寻访2015年大学生创业英雄活动百强事迹选编》系列图书;每年推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实践方面的报告。
在质量控制方面,按照KAB创业教育项目标准,跟踪师资培训与教师教学情况,每年对符合评估条件的高校授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称号,建立了KAB创业教育讲师、培训师、高级培训师人才体系,对符合评估认证标准的核发资格证书。
在课外实践方面,创建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目前在430多所高校设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每届会员10万名左右,每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数千场次,是各高校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大学生社团;每年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展示活动与实训营,交流社团工作经验,提高社团负责人管理能力,提升社团服务大学生创业者能力,活跃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在创业扶持方面,在项目扶持上,通过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等,对接创孵机构,参与项目上万个,累计发放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上千万元,孵化扶持项目600多个;在能力提升上,累计举办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大学生微创营近40期,累计培训5000多名大学生创业者;在寻访典型上,举办寻访大学生英雄活动5届,通过大讲堂、编辑创业故事、直播等服务,宣传他们的创业案例及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媒体传播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青年报》及其新媒体矩阵,发挥KAB创业俱乐部微信号、网站、青创头条App垂直社群属性,对创新创业社会热点问题、政策、专家、青年创客、投资人等人群进行广泛关注,近几年,每年视频直播场次超过50次、产生相关原创报道超过上千次,影响千万青年学生。
在国际交流方面,积极承办全国青联主办的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澜湄青年创业交流营等活动,搭建中国与相关国家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引导中外青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青年故事。
(三)亚杰商会“未来科技领袖摇篮计划”
亚杰商会于20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坚持公益18年,免费帮扶中国高新领域创业家,助力他们创新成长。由亚杰商会中国分会主办,旨在成就未来科技商业界领袖阶层。通过摇篮计划充分整合科技商业界资深人士的经验和资源,由他们担任导师,以一对一辅导的方式帮助创业家,增大未来成功的可能性。18年来,凭借广为认同的价值理念和独特的成长模式,亚杰商会已逐步构建起由“摇篮计划”“亚杰基金”和“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并吸纳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加盟商会。目前已有500位导师,800位创业家,培育出了一大批创业领军人才,聚集了上万家的科技创新企业,其中近59家企业已成功上市和挂牌,企业获得投融资超过5000亿元。
(四)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创业教育
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由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主办,旨在授人以渔,普及创业教育,创造积极人生。通过与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创业教育师资,从而为职校学生、贫困地区的大中学生和成年人开展创业教育。光华公益创业行动历经十载风雨征程,不忘初心,持续为对创业有热情并希望奉献社会的人提供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帮助他们有尊严地发展,并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五)中国青年创业探索企业
中国青年创业由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办,旨在关注企业精神、鼓励创业。通过对创业事迹和企业家精神的寻访,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公开传播,让社会了解和尊重创业。
(六)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创新工程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共青团中央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业。通过光华创新工程,促进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创业活动,同时关注设计、创意行业的创新、创业。
自2004年业务主管单位变更为共青团中央以来,光华基金会在团中央书记处和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秉承“服务、规范、创新”的工作理念,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社会影响不断增强。经过多年实践,基金会以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为手段,聚焦专业领域,实施优势项目,打造特色产品,形成了基金会服务社会的三种主要模式。
一是捐书捐物。在图书和物资捐赠方面,基金会先后实施了“书海工程”和“物华工程”两大项目。书海工程是由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05年共同主办并多次联合发文支持的大型图书捐赠项目。截至目前,书海工程已与全国50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年募集和捐赠量稳定在3亿元以上,品种10万余种,受助地区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9年,以书海工程项目为依托,基金会创办了《农家书屋》杂志,支持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提供服务。基金会还联合地方政府和捐赠企业,以举办“光华读书节”的形式,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书海工程”已成为国内募集图书最多、捐助数额最大、社会影响面最广的图书捐赠公益项目。“物华工程”于2006年启动实施,旨在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以物资捐赠的方式架起庞大库存积压物资与受助群体巨大需求之间的桥梁。项目已实现年捐赠物资价值超1亿元,受助地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华工程”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物资捐赠公益项目。
二是资源对接。基金会聚焦媒体、科技、医学三大领域,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对接与价值的提升。在媒体领域,2010年基金会启动大音工程,以公益为纽带,广泛募集和整合媒体资源,为企业和政府应用媒体进行公益宣传搭建平台。在科技领域,2010年以来,基金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形成了运用公益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此外,还邀请知名科学家针对地方中小学需求开展科普大讲堂、捐赠科普书架和科普挂图等多种活动,推动青少年科普水平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在医学领域,基金会于2013年启动和实施了“双百计划”,即“百家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公益促进计划”和“百家医院技术创新公益促进计划”。通过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知名医学院校的公益合作,整合其学术资源,同时,为国内医院推广普及新型实用技术、提高基层医院临床服务能力提供公益支持。
三是智力服务。2015年,基金会设立光华研究院,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资深官员、知名学者、青年才俊担任研究员,为青年学生和青年干部以及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服务,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民间公益智库”。目前,研究院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研究员,并就“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海洋经济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专题研究。可以预见,随着研究员队伍不断扩大、智力服务社会能力的增强,基金会的社会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长期以来,基金会十分重视创新公益服务手段。第一,用股权捐赠和公益托管两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公益服务。第二,用建立公益基金的方式为行业及有关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第三,用优质的设计和高效的实施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此外,光华科技基金会持续关注“三乐游学”“思源计划”等以培养青年领军人才为使命的发展类公益项目的推进。其中,“三乐游学”的受众扩展到48个县市,参与游学人数近1000人。“思源计划”已连续6年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开展,受益人数约1000人。
(七)创业培训项目
创业培训项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组织主办,旨在教你创业,助你兴业,帮你就业。创业培训致力于推动微小企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减少贫困帮助,探索了将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促进创业的有效途径。
(八)国际青年成就计划
青年成就中国(Junior Achievement China)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致力于帮助青少年发展的公益教育机构。自成立以来,青年成就中国积极与政府、教育部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展合作,为中国的大、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系统化的体验式公益教育项目,以提升学生在职业构建、金融素养、责任创业方面的综合素质。已使60多个城市的600多万名青少年受益。由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主办,旨在培养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和领导力。通过与工商界和教育界合作,在中国的大、中、小学开展经济和商业课程,培养具有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国际型人才。青年成就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青少年职业、创业和理财教育的非营利教育机构。自1993年成立以来,从JA中国项目受益的中国学生累计已达1841699名。青年成就中国在2007年荣获上海美国商会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颁发的“卓越合作伙伴奖”,以表彰JA中国为众多公司提供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方面的突出表现,该奖项的评委称,JA中国的项目创造性地糅合了商业人士的技能和兴趣,为希望与企业合作的其他非营利组织树立了成功典范。
2007年春,JA中国作为6个最具创新性的公益项目之一,受邀参加央视2套的“春暖2007——爱心总动员慈善公益项目推介晚会”。2007—2008学年,有3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了JA中国的课程。
(九)公益组织孵化器公益创投
由南都基金会、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主办,旨在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创业人才。公益组织孵化器为32家被孵化机构提供了超过130万元的小额资助,并且通过联想公益创投基金、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等渠道协助他们进行公益创业。通过探索中国特色的公益创投模式,对被孵化机构提供包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小额补贴等公益组织创业期亟须的帮助。
(十)公益创投风险慈善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旨在促进公益性创业项目发展。通过公益创投基金所筹集的资金,致力于扶植公益事业发展,包括建设公益产业信息平台、制定行业公信力标准、资助模范公益组织。公益创投实践始于2006年。这一年,非营利组织“新公益伙伴NPP”成立,翌年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注册了“NPP公益创投基金”,后者被视为我国首个公益创投基金。尽管公益创投最早的出资方是基金会,但后来的经费却主要来自政府。有研究认为,我国公益创投是一种“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基金会参与”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