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企业创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公益企业管理的体系机制仍未成熟,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
根据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公益指数》,首期研究成果显示,企业在进行公益慈善事业中会遇到公益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只有不到七成的企业能做到每个公益慈善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体现了公益企业虽有一颗服务于社会之心,但依旧欠缺对项目的详细计划与思考。明确的目标指向,对项目进行正确的认定,对于项目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为我们企业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指明方向,也有利于我们对项目后期的评价。
(二)内部管理缺乏制度化、程序化
公益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只靠一个临时性的想法便可应付性地完成。它应是具有计划性的、战略性的,并且也要求企业内部存在相应的管理部门、相关的程序制度以及监督管理机制来保障企业公益项目的实施。而不少企业内部公益管理部门不健全,并且缺乏相关的制度体系。这些都使得其在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上缺乏规范,没有明确的程序和模式来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
(三)企业公众形象要求
企业的公益行为能够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但同时其开展也对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出了要求。它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基础,能够赢取公众的信任,促使公众积极参与活动。然而,公益慈善事业的负面事件屡见不鲜,借慈善之名行骗,牟取不当之利的行为挫伤了人们参与这些公益活动的热情,并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公益企业产生了质疑。信任的缺失对于公益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致命的。
(四)企业缺乏系统性运作
一般来说,从企业公益活动的计划到开展到最后将财物交到那些需要的人手中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然而,部分企业通过自身举办的商业活动筹到资金之后,将其全权交予合作者,让他们进行之后的流程,自己则不管不顾,这种做法使得企业无法真实具体了解筹集的资金的基本运用情况以及效果。可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参与度不够。企业应全程参与其中,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确保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确保企业的社会价值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