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企业创业现状

一、公益企业创业现状

在中国,公益创业事业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面对社会的需求和公众的需求从事着公益事业。其中企业公益创业可以说在公益事业中成了主导力量。公益企业以其独特性,在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难以被人忽视的作用。但因为公益创业这一新事物也是近年来才传入我国,因此我国企业家们对其运营机制、管理模式等仍然欠缺认识,这些都为企业从事公益创业活动设置了障碍,使他们无法真正地去履行其社会使命,实现社会价值。下面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分析公益企业创业的现状。

(一)外部环境

1.经济发展制约

公益创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公益创业发展阶段不同且政策扶持程度相差较多。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而且政策的扶持力度较大,公益创业发展比较快,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缺乏资金与政策支持,公益事业相对落后,公益创业组织发展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

2.政策制度建设不足

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政策是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逐步取消了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些“草根”创业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一系列政策体现了对社会公益组织发展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国家政策的支持保障了公益创业的发展。不过,当前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框架和制度建设是不足的,在公益创业组织的法律地位、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缺位、错位的现象。

3.社会认识缺失

首先,公众对公益创业的认识不足。公众一般认为公益事业不能获取利益,因此对公益创业的公益性存在质疑且对其重要性认识缺失。再加之政府缺乏对公益创业的重视和鼓励,公益创业组织总体上处于小微化的状态。其次,公益文化尚未深入人心。公益创业毕竟不像商业创业那样能够带来巨大的财富,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公益创业。我们的公益文化基础也薄弱,这也使公益创业缺失发育的文化土壤。

(二)内部环境

1.创业战略性缺乏,公益创业竞争力不足

公益创业群体必须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社会服务的新需求来作为公益创业的新领域。但是由于创业者知识经验缺乏、信息获取能力不足、资源筹集渠道单一等原因,进行公益创业的领域大多集中在环保、支教、助残扶弱等传统领域,而其他领域关注相对较少。公益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创业层次缺乏战略性。

2.资金和人才资源缺乏

公益创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和人才。进行公益创业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资金。而大多数公益创业者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他们的资金来源于自己或家庭,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扶持相对不足。一些“草根”社会组织由于渠道缺失也难以获得政府的资助。而且,公益创业组织也存在自身“造血”不足的问题。这一系列因素阻碍了公益创业的发展。另外,人才资源匮乏也是公益创业中的阻碍。大多数公益创业组织由于资金匮乏,组织人员薪酬水平也普遍偏低。

3.组织内部治理缺失,科学运作程度低

公益创业组织内部管理的不完善、规范化运作程度低将会导致组织的生存危机。大部分公益创业组织规模较小、组织内部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组织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功能之间界限相对模糊。同时,公益创业组织内部缺乏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人才流失。加之对于组织的资金管理和筹集方式等缺乏相关的监督,难以使公益创业组织走上制度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