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培育的影响

二、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培育的影响

公益创业素养涵盖多个方面,其中社会责任感是重要的方面。公益创业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样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有助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的培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家庭教育作为最基础也是最开始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保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行为习惯的树立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多方面都与家庭存在着密切关联。学校更多的是教育学习,而父母和家庭是促进孩子性格形成方面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作用,需要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模式一般是指家长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科学良好的教育方式会使子女终身受益,而不良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子女一生受累。目前,我国学者将家长的教育模式划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即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5]

(一)民主权威型

民主权威型的父母强调为他们的子女创建和搭设一个理解、民主、平等和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孩子的利益和需要表示高度的支持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广泛的空间和自由。他们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也会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自由与独立,接纳孩子的行为,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因此,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加积极乐观、自信开朗、自主独立,且探索精神、社会交际能力显著,在人格等各方面均得到较好的发展。[6]

在民主权威型家庭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拥有正确的就业心态,不悲观失望也不好高骛远,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理想来规划未来职业。此类型的大学生,在公益创业方面往往比其他家庭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学生有着天然的优势。公益创业因为本身的性质使然,相比于其他的创业,对创业者的价值观、道德情操、社会服务意识等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从小生活在民主、平等家庭环境下的个体而言,更加容易培养公益创业所需的社会服务意识,创业者本身也更加能理解公益创业中“公益”的含义。此外,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相关研究表明,给孩子较多的关心、理解孩子的民主权威型父母,其孩子的责任感也相对较高,而对孩子处处干涉的专制型父母,往往使孩子缺乏自主与独立的特质,其责任感相对较低。由此可见,科学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公益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用尤为显著。

(二)绝对权威型

绝对权威型的父母经常对子女实施强制命令,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生活,并且对孩子的行为多加干涉。在教育行为上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要求过分严厉,对孩子的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从而造成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较低,极易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表现多为逃避或反抗、胆怯或粗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因缺乏自主意识,就业观念也容易走入误区,通常忽视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完全依照父母意愿选择就业方向。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子女考上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抱住“铁饭碗”,便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也是子女最好的归宿。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类型中,即使子女在大学阶段想要进行公益创业,家庭也不会成为其创业道路的坚强后盾和强劲推动力。相反,奉行“一言堂”的绝对权威型父母还有可能会因为子女的“不听话”而想方设法阻止子女创业。

(三)娇惯溺爱型

娇惯溺爱型的父母常常把孩子摆在样样第一的位置上,给予孩子无底限的关心与照顾,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也是无条件满足。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规划毫无主见,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和忍耐力较低,遇事优柔寡断。

溺爱孩子的父母既希望子女能成才,干出一番事业,又怕孩子吃苦,不愿意让他们自主创业或到基层就业。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本人各方面的考验,也是对家庭成员的考验。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过程中,家庭的资金支持是一方面。但毕竟是创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当创业者遇到挫折时,家庭所能给予的就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有精神上的支持。所以,当子女在创业道路上受挫时,家长能做的是更多地鼓励孩子迎难而上,不气馁、不放弃,而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阻碍他继续奋斗。

(四)忽视冷漠型

忽视冷漠型的家长与娇惯溺爱型的家长是相反的两个极端。忽视冷漠型的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情况,甚至经常漠视孩子的行为,具有放纵的意味。此类父母既不会与孩子有过多的交流,对孩子的优缺点也都不关注,这也导致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淡薄,双方互不关心。改革开放以后,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子女也因此而大量存在,而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子女大多数是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既给社会和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使得在这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私、孤僻的性格,社会责任感也普遍较差。

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因为缺乏家庭成员和长辈的关怀,自身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就会偏弱。同时,因为自小缺乏家长的鼓励与支持,遇事较为犹豫不够果决。各项性格和自身能力容易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要求有所出入,且他们的后方往往由于没有家庭支持,需要克服极大的心理落差。在忽视冷漠型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更多地需要自己去克服因成长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与此同时,也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