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大学生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得益于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公民社会进程的发展,广州市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显著,成为优秀的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较为集中的地区,公益创业实践的参与度较高,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当前导致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生存困境的原因虽然有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但更多的是来自其组织自身方面,如组织要实现向正式化、规范化转型,创业者要实现从一般公益人向公益创业者转型。所以,青年公益创业者应突破自身的能力约束,发挥社会企业家精神,改变公益组织缺乏生存能力的状况,使组织走上自主服务、自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目标突破,促使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
公益组织正式注册登记后,它将转变成为目标明确、制度规范的公益企业。因此,青年创业者必须认真考虑如何令组织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例如,企业想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善以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深度需求: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专业水准;创新性地整合资源;核心成员固定化;推广组织使命及愿景;向目标对象推广服务或产品;扩大本组织的参与人数(包括资金提供者、其他资源提供者和志愿服务者)等。在此过程中,组织使命的明确化显得十分重要。公益创业企业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才有可能成功。
(二)治理突破,促使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管理可持续发展
在公益创业过程中,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机构大多经历了管理不完善甚至混乱而导致组织生存危机的阶段,危机的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引领组织发展方向的基本制度框架和安排。完善这种制度框架和安排就是要建立组织的治理体系。大部分青年公益创业者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市场的力量。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大对慈善市场的培育力度,运用公益众筹和公益风投的机制发展青年公益创业。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尽管青年公益创业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不是所有公益服务都可以或都需要采取商业运营的模式,也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适合从事公益创业。但无论如何,我们期待青年公益创业能够大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
(三)资源突破,促使青年公益创业组织项目和资金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公益创业的繁荣和发展,项目、资金、人才、志愿者甚至是服务对象等资源竞争的局面势必产生。少部分的公益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单一社会捐助或政府财政支持来获取资金,提升了从多元主体获取资金的能力。但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仍狭窄。各类公益企业都应形成政府资金支持、企业资金捐助、社会资金赞助相结合的资金来源格局,获得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满足服务人群深度需求的能力,逐步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
(四)政策突破,促使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制度可持续发展
目前,政府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的“门槛”,但是还没有出台特定的正式税收优惠政策,这使公益企业整体水平低下,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青年公益创业者应当参与相应优惠政策的起草与制订过程,使政策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客观现实。青年公益创业者要不断提升参政能力,主动参与,不能被动地指望政府去制订社会政策,要用较高的政治素养去推动制度变迁。尽管这对青年创业者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但这却是推动公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服务突破,促使青年公益创业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
相比于营利性企业,公益企业很难获得长期发展。公益企业创立的前三年内由于资源不足、资金短缺等各种问题,常常面临高风险。发展企业核心技术、提升团队服务能力是企业强大的关键,这也应该成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对于公益企业而言,自身核心技术是青年公益创业者在着手创业时就应思考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广州青年公益创业的发展具有良好态势,而且公益创业支撑体系建设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区域资源优势,鼓励各地区积极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组织准入、平台搭建、税收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撑体系。我们需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促进青年公益创业的发展不仅有益于青年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治理创新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