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益创业组织双重目标实现的绩效评价及反馈

一、对公益创业组织双重目标实现的绩效评价及反馈

公益创业组织的绩效评价内容包括从经济利益中所获取的利益价值和实现社会使命的双重目标。美国罗伯特创业发展基金会开发的基于投资的社会回报评价体系,[3]试图量化公益创业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将社会风险投资活动的收益分为两个部分,即经济价值和社会目标价值,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公益创业组织的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指的是事件本身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对该事件投入额的比率。基于投资社会回报的公益创业,其组织的投资回报与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测量:由公益创业组织自身所创造的价值利益;由增加的税收收入与聘用雇工使用公共援助项目的减少而形成的社会节省;由节省与投入总值的比例所决定的投资回报率。总体而言,投资的社会回报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测量指标。

(1)创造的财物价值。它是指由公益创业组织自身创造的经济效益,它主要用于公益创业组织作为项目资金周转的过剩的现金价值,在进行计算过程中需要评估它的资金流,选择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它的自有资金流。

(2)创造的社会目标价值。社会目标价值是指衡量公益创业组织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价值,包括公益创业创造的社会节俭和税收等。评估社会目标价值与评估企业价值类似,需预估它的资金流,计算整个投资过程的价值,使用适合社会投资的折现率来表现这些价值指标。

(3)混合价值。将社会目标价值和经济价值加总到一起,减去长期的税收费用所得到的就是混合价值部分。

(4)财务回报率。它是指财物价值与到目前为止的已投资的资金值之间的比例,在测量时一般涉及公益创业组织创造的被货币化的一部分。

(5)社会回报率。它是指社会目标价值与到目前为止在公益创业项目中所投资的资金流的比例,具体是指公益项目中的投入所获得的公共成本节省和增加的税收收入。

(6)混合回报率。混合价值与已投资值之间的比率,意味着对每单位资金投入所获得的被货币化的价值。

社会投资回报绩效评价是目前较为科学、正规、可信度较高的测量公益创业组织社会影响的工具。在涉及如何对实际的公益创业组织进行更加有效合理的评价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利用社会投资回报绩效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对公益创业组织进行社会目标价值与经济目标价值的产出结果进行量化评价之后,之所以公益创业组织应立刻获取评价的反馈结果,是因为在最短最有效的时间内获得反馈结果能对公益创业组织带来最大的帮助。公益创业组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根据反馈的结果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例如,组织管理问题、资金流向问题、制度裁决问题等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保证其在创业过程中的阻力变小,确保企业在社会使命持续实现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