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国家公益创业案例

三、其他国家公益创业案例

(一)格莱珉银行

1976年孟加拉大学教师穆罕默德·尤努斯以27美分分别贷款给42个农妇开始他的小额贷款尝试,1983年格莱珉银行正式成立,其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尤努斯意识到,经常被银行贷款拒之门外的穷人是最需要贷款来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人。经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穷人并不是缺乏改变与消除贫困的途径与能力,也不是他们自身的懒惰与愚昧,而是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拓展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人的贷款需求,传统正式的金融体系也仍在用各种方式制造着穷人接近正规信贷的障碍。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目前拥有2226个分支机构,650万名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每年的放贷规模达8亿美元以上,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布鲁罗·拉菲亚在对格莱珉银行进行调研后评价道。

格莱珉银行的创建是出于对穷人的关爱与信任,帮助他们获得创业的机会,解决孟加拉国的贫困问题是其社会使命,同时银行又通过商业运转使得自身可以维持生存与发展,因“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公益创业组织。

(二)FashionABLE手工编织的围巾和皮革制品

当FashionABLE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巴雷特·沃德与他的妻子正生活在埃塞俄比亚时,他第一次看到极端贫困迫使许多年轻妇女和女孩转而出卖身体以求生存。“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这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巴雷特·沃德说,“这些妇女通常是愿意尽其所能为她们的家庭牺牲一切的英雄。”与这些妇女谈话后,巴雷特·沃德说。他知道她们想要的是获得实际生活工资的一个机会,“不只是施舍”。于是在2010年底,为了给她们机会,巴雷特·沃德创建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FashionABLE(该企业已经分化成为一个营利产业)。培训并且雇用妇女来编织在美国销售的围巾。该集团员工已从3名增长到30名,并且FashionABLE已经扩大了业务,与一家雇用了60名女工的皮革工厂展开合作。

(三)International Princess Project受传统纱丽启发制作的睡衣和居家服

2006年,香农·基思在印度创立了International Princess Project,帮助从被强迫出卖身体中获救的妇女和女孩们有一份工作并开始新的生活。香农·基思说,公司的理念:通过对这些妇女进行新的缝纫培训,并把她们缝制好的睡衣和家居服运回美国销售,之后这些销售所得将会被拨回到缝纫中心。从开始只是一个只有6名女性的非营利机构,后成长为拥有150多名员工的营利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