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能力与公益创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2025年09月10日
三、大学生素质能力与公益创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高校大学生是公益创业最具活力的群体,但其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社会资源等方面尚有不足,他们在公益创业的职业信念、经营战略、运营管理、市场开拓、资本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公益创业价值并非轻轻松松得以实现,大学生应正视自身素质与公益创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诉求之间的差距,主动锤炼提升综合素养。
(一)拥有热情但较难持续
大学生具有蓬勃的朝气活力,具有较强的家国情怀,对公益创业往往持有较强的热情,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广阔的社会天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是这种热情与个人学业、前途发展短兵相接时往往较难持续。基于现实的考虑及当前公益创业发展的现状,大多数同学仅仅把公益活动看成大学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而并未将其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二)敢于创新但经验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方面,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关注社会变革及弱势群体发展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创业创意。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及管理能力欠缺,大学生公益创业之路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勇于创业但资本匮乏
公益创业是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的创业行为。在创业进程中,强大的社会资源是许多公益企业家迈向成功的关键。但是大学生社会关系较为单一,大多缺乏深厚的社会资源积累,因此在开启公益创业之路时会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公益创业启动及发展的资本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进行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的调研显示,近一半的公益创业组织“只停留在创业计划书层面而未实施,启动资金规模小、渠道少”[4]。这往往导致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