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益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反馈
通过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能够对公益创业组织的社会使命以及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但想要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评价则必须基于整个过程来进行考察。对前两个评价框架进行总结并延续可以得出公益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着眼于其发展的维度。一般而言,对公益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成员满意度。能否把社会使命当作组织的基本目标,能否让社会成员具有相当的满足感,直接关系着该组织是否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这里的成员主要包括客户、投资方、组织内的员工和志愿者等。须言明,公益创业组织包含众多的对象和参与者,它所面对的不是单一的对象与群体,因此,成员满意度是基于所有参与对象。
(2)资金流量。任何有效组织在进行活动时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公益创业组织也不例外,从实际层面讲,资源是投入而不是产出或者影响,但是成功的资源和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保障公益创业组织能够正常运作的前提条件。
(3)政府认可度。公益创业项目因为它独特的性质,与其他任何类型的商业活动、商业组织等相比,与政府之间具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同样,政府对公益创业组织的支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它成功与否,所以,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良好的运营环境,是衡量组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指标。政府的支持程度是对公益创业组织的重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政府也需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大力支持公益创业组织,保障其在公益项目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4)民众参与程度。在西方国家,公益创业项目能够得到持续发展,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持续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民众和他们的慈善氛围,民众通过提供物资、资金,参与志愿活动等方面的帮助来表达他们对慈善组织、机构等的支持,这其中参与这活动的群众也渐渐成了整个公益创业中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的力量和参与程度对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
(5)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从企业制订经营计划到实现目标的过程,环境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的,它不是固体的抽象物,正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公益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了组织是否可以在动态环境中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是否能够保持其创新性,包括解决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为了保证对公益创业组织绩效完整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上述任何因素都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说,各个评价框架和条目也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不会存在完全的平衡状态,而是一个包含了评价与反馈、修正之后再评价进而再反馈的动态循环,它在整个公益创业的组织过程中一直存在,对公益创业组织一方面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鞭策和激励的作用。
【注释】
[1]杨柳.公益创业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模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1):204.
[2]张睿,潘迪.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5(6):48-53.
[3]朱晓红.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56.
[4]朱晓红.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