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案例

二、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案例

尽管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组织面临上述困境,但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汇的前沿,在青年公益组织蓬勃发展之时,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下面选取广州市取得一定发展成效的青年公益创业组织进行案例分析。

(一)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满天星公益”)

满天星公益成为公益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其对上述困境的突破有着独特的做法,值得借鉴。满天星公益是一家专注儿童阅读推广的民间教育公益机构,于2012年1月在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注册登记。自创办以来,满天星公益主要是在中国欠发达地区选择图书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建立满天星公益图书馆,通过四年的发展计划逐步升级形成满天星公益图书馆网络,并以此为基础,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从而培养乡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提高城市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青年公益创新创业发展所伴随的制度政策、人才、资金以及意识困境,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满天星公益的发展,但令人惊喜的是,满天星公益仍能够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对种种困境的突破有着独特的做法。

1.发挥人才的统筹功能

满天星公益组织的成功离不开统筹人才的作用,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梁海光便是这样的统筹型人才。梁海光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充分把握社会需求。一方面通过扎根于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抓住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则不断保持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敏感性,主动与社会发展计划衔接。

2.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把握政策导向也是社会组织的一项组织资源,满天星公益一直都密切关注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努力寻找政府所主导的社会发展计划中所包含的“机会”,主动开发、拓展公益服务项目,拓展资源渠道。

3.完善组织内部运营结构

满天星公益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理事会、执行团队和监事会在内的运营架构,并建立和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监管,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按时公布组织的年度审计报告,以公信力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4.加强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满天星公益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很注重人力资源积累,积极改变组织人才结构,努力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吸引更多优秀且对项目感兴趣、有热情的大学生加入满天星公益队伍中来,为满天星公益挖掘人才提供充沛的正能量、不竭的原动力,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专业化程度。

5.不断拓展资金获取渠道

满天星公益尤其重视发动社会公众的支持力量:一是通过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扩大满天星公益的社会影响力,并从中树立该组织的公信力。二是通过徒步行走、骑行的方式来筹款。三是在机构执行架构中专门设有一个品牌筹资部门,安排专门的主管来负责,通过推出相应的公益产品来进行自我造血。满天星公益组织在淘宝公益店上开设了专门的网站,在网站上面进行满天星公益的星囊计划和相关产品的义卖活动,这是该组织进行自我造血的有效途径,使其拥有了持续的运作资金。

6.激活公众的意识

满天星公益组织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社会广泛召集有爱心、有耐心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志愿者,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和儿童形成和谐有效的互动等。因此,儿童家长、教师、学生、图书馆馆员及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机构等构成了志愿者的主体。此外,满天星公益还策划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吸引公众对儿童阅读推广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公众对青年公益组织发展的关注度。

(二)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2012年3月15日,团广州市委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成立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目前,孵化基地已成功凝聚143家青年社会组织,其中97家社会组织已注册登记。孵化基地以满足青年社会组织多层次需求为目标,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等15项“大管家”服务:一是打造“组织维系枢纽”,建立广州地区青年社会组织管理和社会组织联络机制。依托羊城公益咖啡馆等项目建立广州地区青年社会组织分类组织数据库,有效建立近2000家青年社会组织、动态维系超过300家青年社会组织数据库。二是打造“行政运行枢纽”,为每个入驻组织建立专属档案,孵化基地专职工作人员以对点方式入驻组织担任社工伙伴,以个案管理的服务形式为其提供孵化、培育服务。三是打造“资源链接枢纽”,建设入驻组织发展社会支援网络。实施羊城青年公益微步计划,组织入驻组织拜访跨国企业驻穗机构、知名民营企业、公益支持研究机构等,加强伙伴之间资源链接及分享,推动社会组织协同行动体系。四是打造“人才培育枢纽”,推动社会组织领袖培育。通过定期举行“伙伴日沙龙”“伙伴回访行动”、羊城公益咖啡馆、专家督导日等活动,为入驻组织提供团体督导等全流程服务。

1.服务宗旨

为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满足青年组织多层次需要的目标,加强青年社会组织的属地管理,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新模式,使青年社会组织成为承接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政府及机构服务项目向青年社会组织转移的载体。

2.基地功能

①建立广州地区青年社会组织管理和社会组织联络员机制,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信息、项目策划、培训、交流和服务的平台。②采取无偿或低偿的服务形式,提供办公场所。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链接机团单位等各方面的资源,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指导工作。

3.孵化内容

①建立专业规范的青年服务机构;②促进松散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化、专业化和规范化;③代理未注册青年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承接;④协助政府及机构服务项目向青年社会组织转移和评估。

(三)微辣青年

微辣青年的前身是微乐益。微乐益于2010年11月成立,是一家位于广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致力于支持青年在公益参与中提升自我觉察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期待每位青年人不论在什么行业,都可以将公益内化成一种习惯。在微乐益创办的第三个年头(2013),机构出现了公益项目培训对象流失率高的现象。为了留住培训对象,维持机构的发展,2014年上半年,微乐益对项目做了新调整:①将一年期的培训项目变成一学期。②引入服务学习的模式。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入实践部分。不只如此,微乐益还改掉辨识度低、经常被人叫错的名字,通过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与公众轮番征集、投票,根据辨识度、想象力、好记、好读、好听、好写六个纬度的打分,最后确定改成“微辣青年”。

1.资金来源

微辣青年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微辣共创者计划”、基金会筹款、公众捐款(“99公益日”以及日常月捐),以及少部分的企业筹款和部分服务性收入。对于筹款,微辣青年设置了有针对性的筹款策略:微辣学院项目中的公益云课堂和青年公益领袖营,分别是线上和线下课程,这类针对大学生公益成长的课程,以动员项目的受益群体为主,让受益群体转换为未来共创者来支持这个项目的基本运转;以营造生态为主的青年公益生态营造计划则通过找相关方(基金会、政府、同行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筹款。

2.项目开展

在2017年暑假期间,微辣青年开设了公益云课堂,以公益社团的骨干为切入点,核心聚焦的用户是在公益社团里面承担组织协调带领角色的人。目前,公益云课堂的听课人次在2000人左右,每节课程收费1元。课程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①提炼过往的经验总结;②拆书,把一本书按照某些章节去拆解出来讲解;③邀请一线公益从业者、社会创新者做分享。在课件评估方面,主要通过反馈来收集课程的优化方案。目前的评估方法之一为课程体验官项目。面向全国招募十几名各个公益团队的核心负责人作为体验官,微辣青年为其提供免费课程,并要求课程体验官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去互动观察,从反馈中慢慢搭建出评估体系。

微辣青年以关注小众领域精准的定位为发展策略。把目标聚焦在青年社会性成长上,并把微辣青年做成品牌。七年的时间,使一个由年轻人带领的公益组织从无到有,使“青年社会性成长”从无人知晓到众所周知。

(四)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目前,广州启创(含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及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别成立于2008年2月和2009年3月,是启创的服务起源地,海珠区更是启创的总部所在地和社会服务集中地)的服务项目主要有青少年发展及学校支持、长者社区关怀、家庭综合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妇女儿童服务、外来务工子女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咨询培训、研究、学术交流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广州启创致力于各领域社会服务的“播种社区、深耕参与”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服务并且逐步总结出独有的服务经验,为创新南方社会服务出一份力。“启创社会服务团队”由八个核心机构组成,最早成立于2008年2月,是一个追求卓越及创新的社会服务机构,以诚信及公义为核心价值,结合内地和香港的资源及优势,扎根广东及四川,服务分布在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绵阳市及汶川县等地,携手各界人士致力建设个人自助互助能力、促进家庭关系、发展社区支持网络、倡导政府服务改善,追求“人人可以过有尊严的生活”,共同建立关爱、平等、公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