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思维,扩公益创业之路

六、开拓创新思维,扩公益创业之路

公益创业于普通的创业模式而言是一种创新,于普通的公益模式而言亦是一种创新。它本质所具有的创新性要求公益创业人才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推进公益创业。

各高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校期间可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真切体会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向、不同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选择公益创业方向时,能抓住关键机遇,直击靶心,扎根发展的强劲能力。创新所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指公益创业人才拥有创新思维,能运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经营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平台创新等诸多方面,一家能够真正称得上“创新”的企业,必是由内至外都别具一格的。这就要求公益创业人才的各项能力协调发展,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创新其立足点、创新其模式、创新其体制、创新其发展。想要一人完成所有的工作和目标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这就凸显了团队的重要作用,一个互补互利的团队能够将每个人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

各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时,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将人才培养同创新培养、实践培养结合起来,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之外,依据本校实际设置“创新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不仅在校内激励学生多参与创新竞赛,同时也鼓励学生多接触校外事物,与现代社会接轨,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公益创业增加更多获得成功的筹码。高校应当积极探索与学习,将多种课程的学习,多种能力的培养糅合成完善的公益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公益创业高端人才的“孵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