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益创业过程影响机制的评价及反馈
公益创业组织在创业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环境认可度、获取资源效率、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组织创新管理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牵连、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能够从各方面不断制约公益创业组织发展壮大的机制。其中,探索和建立公益创业评价体系的核心之一就是这些因素会以何种方式起到它们制约公益创业组织发展的作用。
通过对以往成功典型公益创业组织的分析,对比过去的研究方法,大卫·舍尔曼构建出了一个能够评价公益创业组织社会影响力和财务可持续性的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主要包含了原因变量、中介变量、结果变量以及调节变量四大因素。[4]
(1)原因变量:组织贡献、战略和社会网络以及运作环境等影响因素。
(2)中介变量:人员数量、产品类型、资本总量和服务程度及资源配置等各资源掌握情况。
(3)结果变量:公益创业组织对社会的影响程度、组织财务的可持续性等。
(4)调节变量:主要是指公益创业组织的运作模型在上述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根据公益创业组织的运作类型,影响机制过程绩效评价模型认为,不同的类型会对创业的整个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根据商业和社会整合水平的高低,可将公益创业组织的基本运作类型划分为下述七类。
(1)支持型:因其能够较好地发挥顾客的作用,在向顾客提供相应的支持后,顾客会把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市场上进行介绍宣传,所以该类型商业与社会具有较高的整合度,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青睐。
(2)市场中介型:该类型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社会与商业之间的整合度,是因为它不但能够帮助服务的客户找到需要的市场,同时也因为各种产品的发展离不开公益创业帮其找到合适的市场。
(3)就业型:向就业困难户、家庭贫困户、残疾人以及无家可归等人士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帮助,以绵薄之力去帮助处在就业困难期的人,这也是公益创业组织的初心和宗旨。
(4)有偿服务型:这种运作类型属于有偿帮助,因其能够提供独特交易性质的社会服务,并直接把这些服务对大众群体、公司和各社区进行售卖,使得该类型同样具有较高的整合度。
(5)服务补助型:公益创业组织将产品和服务卖给公司的内部顾客,将所获得的收入再一次投入社会项目中,这期间形成了正常合理的资金流向,能够使得公益创业组织内部进行和谐的运作,以这样一种方式保证组织的发展,商业与社会整合度适中。
(6)市场链接型:市场的需求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市场内部建立起区块链是公益创业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一种有利方式。在小生产商以及当地的大小公司和合作者间以市场链接的方式来进行交易,这种类型下社会与各商业组织间具有中等水平的整合度。
(7)组织支持型:由于社会与各种商业活动的低整合度,导致各类产品和服务离不开大众群体的支持。
在社会网络和运作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基于影响机制的绩效评价模型,表现出了积极的有效性。当然,这种评价模式依然存在不足和值得继续探讨、研究的方面。对公益创业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和结论的及时反馈与回复,可以使得企业能够较为准确地抓住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有利于找到运营过程中公益创业项目自身的软肋,并在接下来的企业管理和企业运营中做到有的放矢,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从而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资源带给公益创业项目的有利条件,在保证切实履行各自相应责任的基础上,提升公益创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