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发展困境

一、广州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发展困境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青年公益创业和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方面也是先行先试之地。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1987,广州)、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1989,深圳)和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1999,广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广州,在青年公益组织的创新创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微辣青年、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十几家运营得比较成功的青年公益创业组织来看,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发展迅速,并且运营得比较成功。

近几年来,广州市青年公益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公益创业作为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面临着六大困境:缺乏统筹人才,缺乏项目创新,缺乏持续资金,缺乏专业支持,缺乏诚信保障,缺乏政策支持。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者开风气之先,勇于探索和尝试,在项目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就整体而言,还需要在突破组织目标、治理、资源和政策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才能增强自身活力,实现健康发展。社会环境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不完善也加大了青年公益创业的困难。

(一)缺乏统筹人才

人才一直是服务、引领、凝聚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重要因素,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长期维系和发展需要依靠骨干成员,尤其是统筹型人才的有力支撑。何谓统筹型人才?统筹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公益发展的战略视野且能够聚集社会资源进行公益创业的人,在公益机构的成长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广州市青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恰恰最缺乏这种统筹型人才。当前很多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创业主体都是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虽然具有年纪轻、精力旺盛、敏锐性强,思想活跃等优势,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劣势,如社会阅历浅,经验和能力不足,创业前的准备不充分等,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水平和能力也相对低下。目前,广州市的青年公益创业组织普遍比较年轻,缺乏战略思想和管理经验,青年公益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人才流动率高的困境。由于资金短缺,青年公益事业对人才提供的待遇没有竞争力,这也是整个公益事业的一大劣势。而人才成了“短板”,又导致了青年公益组织难以获得资源,陷入了资源困境,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公益组织在广州市的快速发展不过几年的时间。其间,不断有青年去接触公益组织,也不断有青年退出公益组织。当前的公益创业组织聚集了三种人,即公益人、企业人和年轻人。根据我们的观察,公益创业者中,由原来的公益人转型为创业者的占很大比例,并且年轻人占绝大多数。企业人大多是企业与公益机构对接的连接者,起着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他们真正投入公益创业的比例很低。公益人角色的转变和年轻人的成长一样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在公益组织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统筹型人才匮乏的现象。在社会这波公益创业的浪潮中,新的社会服务机构大量涌现和诞生,创办者普遍比较年轻,缺乏战略思想和管理经验,而国内公益创业机构发展历史普遍较短,没有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难以提供足够的经验可资学习和借鉴。以上种种,形成了统筹型人才缺乏的困境。

(二)缺乏项目创新

公益需求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产生。青年公益创业不仅在项目的内容上缺乏创新,而且在项目的命名以及实施的环节等方面也缺乏创新。人们总是局限在一些传统的服务项目上,如助残项目、助学项目,以及简单的探访老人等。缺乏对服务对象的深入研究,无法把握服务对象的深度需求,不能把高速发展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对接,因而导致服务水平整体不高。

(三)缺乏持续资金

青年公益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资金困境。由于青年公益事业具有非营利性,青年公益事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政府的支持,所以使得他们的独立生存能力较弱,对社会和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据调查发现,广州市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经费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捐赠(企业、个人等),其所占比例为77%。政府资助的比例、组织自我造血的比例都比较低。社会捐赠是青年公益创业组织最主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来源,这表明了组织资金来源从政府支持到社会支持的良好转变以及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资金缺乏成为广州市青年公益组织发展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虽然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运行成本很低,但要开展相关活动,仍然需要相关经费的支持。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资金问题受社会和政府的影响,这只是外因,而青年公益创业组织之所以会陷入资金困难,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他们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才会使得他们的发展必然高度依赖于社会环境的支持。诚然,青年公益创业组织的未来趋势是实行自我运作、自我造血、自我发展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才是组织持续良好发展的坚实保障。许多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创办后,相继出现了缺乏战略规划、缺乏服务项目开发和项目品牌建设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资金。能够拥有维持日常运作所需要的资金通常被称为非营利性组织的“能力基石”,这也是各青年公益创业组织要长期面对的挑战之一。

(四)缺乏专业支持

相对于国外和我国港澳地区的公益机构来讲,我国内地的民间公益创业组织起步较晚,知识和经验都存在不足,面对内地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公益组织边学边干,探索着自主发展的道路。如果有足够的专业支持,青年进行公益创业就可以少走弯路。专业支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项目专业化的培训、督导与评估;另一方面是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辅导。

(五)缺乏诚信保障

公益创业的倡导,是鼓励公益机构着手社会上长期问题的解决,是新生事物,对此,人们的理解和认识都还存在一定偏差,加上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础较差,这些因素直接致使公益创业遇到诸多困难。以南海义工联和企业合作中产生的问题为例,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缺乏诚信保障的问题。社会缺乏诚信、制度管理刻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影响了公益创业的发展。

(六)缺乏政策支持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广州市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的登记、成立、捐赠等方面进行了管理,这使得青年公益创业组织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市的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大都希望政府能在资金支持、专业指导、政策优惠、信息支持、孵化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侧面反映了政府在这些方面上并没有给予青年公益创业组织充分的支持,可见政府除了在宏观政策上鼓励青年参与公益创业外,还需在微观层面上给予组织充分的支持,例如,给予更开放的政策支持;给予公益组织更多的信任,加强政府和民间组织的互信;“宽进严出”,放宽注册的“门槛”,加强监督和指导的力度;转变职能,将部分管理权力下放至有水准的、权威的第三方民间组织评估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