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路易斯经典共价键理论

7.2.1 路易斯经典共价键理论

离子键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但它不能说明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的形成,也不能说明由电负性相近元素的原子能形成稳定的分子。1916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为了说明上述分子的形成,提出了经典的共价键理论(Lewis theory)。

路易斯认为,同种原子之间及电负性相近的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covalent bond),形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co-valent molecule)。在分子中,每个原子均应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原子的8电子构型(He为2电子),习惯上称为“八隅体规则(octet rule)”。分子中的相邻原子不是通过电子的转移,而是通过共用一对或几对电子来实现8电子稳定构型的。

路易斯的共价键概念初步解释了一些简单非金属原子间形成共价分子(或离子)的过程以及与离子键的区别,但它没有揭示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另外,“八隅体规则”例外的情况很多。

尽管路易斯理论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路易斯的电子对成键概念却为现代共价键理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