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
2008年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
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 219.62亿元(包括税务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收,海关征收的进出口关税和船舶吨税,海关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财政及地税部门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以及办理的各种退税等,详见附后解释。),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同比增收8597.65亿元,增速比2007年的增速回落了14.9个百分点(2007年税收收入增长33.7%)。
2008年,国内增值税增长16.3%,增收2526.67亿元,占税收收入总增收额8597.65亿元的29.4%。企业所得税增长27.3%,增收2393.8亿元,占增收总额的27.8%。进口环节税收增长20.1%,增收1237.6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4.4%。营业税增长15.9%,增收1044.1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2.1%。上述四税增收为税收增收总额贡献84个百分点左右。
但11月份以来,除营业税仍保持增长外,其余三个税种均出现减收,且跌幅逐月加大。国内增值税11月、12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3%和3.6%,企业所得税11月、12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2%和42.1%,进口环节税11月、12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5和49.1%,上述三税已经成为主要减收税种。
2008年各税种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1.2%,成为全年总体减收的唯一税种。
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外资进入中国的进程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多位专家和业界人士表示,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外资进入中国的进程。
中国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模式始自15年前。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由此形成了被专家称为“全球罕见”的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并存的所得税制模式,并沿用至今。
在这种模式下,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约是外资企业的两倍。具体来说,内资企业统一税率33%,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为24%和15%。
专家认为,这种税收制度安排施行之初对中国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这种内外有别、税负“外轻内重”的歧视性政策,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事实上,早在1994年,中国财政部已开始着手对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调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周边国家纷纷大幅放宽FDI(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条件,合并方案酝酿一度搁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表示,一个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分为两种,这在世贸组织里是不允许的,也不符合目前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潮流,不仅阻碍内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也不符合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学诞则认为,“两税合并”并不是要取消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现行税收优惠的“普惠性”、政策目标不明确的特点,在“两税合并”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履行入世承诺的当然举动。”张学诞说,此时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总体而言不会改变外资进入中国的决策,但会对优化外资结构产生积极效果,从而提高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
一些在华外商同样认为,“两税合并”不会降低他们进入中国的意愿。苏州日本电波工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小林敏夫说,“两税合并”对一些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可能会转投到其他优惠政策多的国家或地区,但对于看好中国内地市场的公司影响并不很大。
“外资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来华关注的并非税收这种‘小恩小惠’,考虑更多的是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税率并非主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
资料来源:2007年01月16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