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券市场概述

一、证券市场概述

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一)证券市场的起源

最早的股份公司、产生于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扩展,股份制也传遍了资本主义世界。股票的出现,促使股票交易所产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

我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一批官办和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自己最早的股票。证券的出现促进了证券交易的发展。最早的证券交易也只在外商之间进行,后来才出现华商证券交易。1869年中国第一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中国最早公开买卖股票的机构是1882年成立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它制定了相关章程,使证券交易无序发展变得更加规范。

旧中国的股票虽然发行较早,公开上市也不算晚,到抗战前上市股票已达百余种之多,但是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几经挫折,1948年8月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命令沪、津两地证券交易所停业,公开股票买卖市场遂被取消。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黑市猖獗,投机盛行,为了稳定市场,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北京等城市成立在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证券交易所。但是,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证券投机活动受到控制,到1952年,人民政府宣布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关闭停业。在此后的20多年中,我国不再存在证券市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而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各方面要求建立长期资金市场,恢复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两所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市场的形成。

(二)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

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证券市场参与者、证券市场交易工具和证券交易场所等三个方面。

1.证券市场参与者

(1)证券发行人。证券发行人是指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的政府及其机构、金融机构、公司和企业。证券发行人是证券发行的主体。

(2)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者,也是金融工具的购买者。证券投资者类型甚多,投资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证券投资者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机构投资者是指相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拥有资金、信息、人力等优势,能影响某个证券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包括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个人投资者是指从事证券投资的居民,他们是证券市场最广泛的投资者。

(3)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证券市场中介机构是指为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和其他证券服务机构,如财务顾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等。

(4)自律性组织。自律性组织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行业协会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5)证券监管机构。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它是国务院直属的证券管理监督机构,依法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

2.证券市场交易工具

证券交易工具,也即证券交易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企业)债券、股票、基金及金融衍生证券等。

3.证券交易场所

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其主要职责有:提供交易场所与设施;制定交易规则;监管在该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以及会员交易行为的合规性、合法性,确保中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证券市场的功能

1.融通资金

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是指证券市场为资金需求者筹集资金的功能。融通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这一功能的另一作用是为资金的供给者提供投资对象。一般来说,企业融资有两种渠道:一是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贷款而获得资金;二是直接融资,即发行各种有价证券使社会闲散资金汇集成为长期资本。前者提供的贷款期限较短,适合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长期贷款数量有限,条件苛刻,对企业不利,后者却弥补了前者的不足,使社会化大生产和企业大规模经营成了可能。政府也可以发行债券,从而迅速地筹集长期巨额资金,投入国家的生产建设之中或用来弥补当年的财政赤字。

2.资本定价

证券是资本的存在形式,所以,证券的价格实际上是证券所代表的资本的价格。证券的价格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证券市场的运行形成了证券需求者竞争和证券供给者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能产生高投资回报的资本,市场的需求就大,其相应的证券价格就高;反之,证券的价格就低。因此,证券市场是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

3.资本配置

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证券投资者对证券的收益十分敏感,而证券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来看,经济效益高的企业的证券拥有较多的投资者,这种证券在市场上买卖也很活跃。这样,证券市场就引导资本流向能产生高报酬的企业或行业,从而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是证券市场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还有三个功能是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他们分别为:转换机制,宏观调控,分散风险。

4.转换机制

企业如果要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必须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离,并且有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使企业能够自觉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之后,会一直处于市场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有利于形成“产权清晰,权利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健全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

5.宏观调控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能够灵敏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向,政府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行情的变化对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并且利用证券市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政府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特别是公开市场业务,完全依托证券市场来运作,通过证券的买入卖出调节货币的供给,影响和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进而实现调节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目的。

6.分散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可以将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承担的风险就越小。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一定的证券,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和提高盈利水平,减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提高企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证券投资组合来转移和分散资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