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5-1】

【阅读资料5-1】

李金华: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今天表示,审计署通过审计和调查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公路、水利等项目,发现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此期间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李金华向会议报告去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他表示,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部分项目未按期建成投产。抽查的28个省份利用国债建设的50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4都未按期建成。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以及项目建设管理不善等。

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营效果差。抽查已建成的320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32个没有投入运营,18个长期处于试运营或开开停停的状态,69个运营水平未达设计能力。

有的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隐患。审计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建设情况发现,部分施工单位买通建设和监理单位,采取各种手段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水下护岸抛石少抛多计,水上护坡块石以薄充厚,工程质量令人担忧。抽查五个标段发现,虚报水下抛石量占监理确认抛石量的两成,由此多结工程款1000多万元,目前部分堤段的枯水平台已经崩塌;抽查11个重点险段发现,水上块石护坡工程不合格标段超过一半。在该工程建设管理中,有关责任人以权谋私、大肆受贿。此案上报国务院后,有关部门立案查处,目前已逮捕21人。

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及损失浪费问题严重。湖北省黄冈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弄虚作假,挪用明珠大道项目国债资金1100余万元,侵占安居工程用地110亩,兴建“形象工程”东方广场。投资1.05亿元的合肥市北郊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由于相关工艺对垃圾分类收集程度要求高,而国内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引进设备试运行四个月即被弃用。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财政效益审计就是审计机关通过一定方式对政府一定组织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活动。其基本目标是提供独立的信息、咨询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在支出和资源管理等主要领域做到经济和有效益。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使用公共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和防止损失浪费;通过评价公共支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独立的信息和建议;找出影响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效益;揭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后,国家审计就开始进入了以效益审计为中心,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审计机关也逐渐高度重视效益审计。审计署在《2003—2007年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并把效益审计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说明效益审计已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探索了行政成本审计,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4)完善财政资金跟踪考核和使用情况反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对教育、科技、支农、社会保障、交通建设方面的大项支出,要定期检查了解使用情况,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金能够确保重点项目的需要。同时要成立政府采购机构,组建政府采购数据库库和专家库,从大宗商品入手,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统一范围,达到节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