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宏观调控

第十三章 财政与金融宏观调控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 GDP 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起作用?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具有调节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3.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一般有四大目标,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都是国民经济政策的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在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在短期内尤其如此。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往往会采用扩张信用和增加投资的办法,其结果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价格上涨。而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又可能会因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具体表现在: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 GDP 的增加提高了支付能力,除了要求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量,也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使进口的增长快于出口的增长,这就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2)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必然要求增加投资。在国内资本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借助于外资的流入。虽然外资的流入会使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贸易逆差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若本国不具备大量利用外资的条件及外汇还款能力,则又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当国内经济衰退与对外收支逆差同时并存时,中央银行则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为了改善对外收支状况,采取提高利率的方法,这虽然有利于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但利率的提高却进一步抑制了投资,使本已衰退的经济雪上加霜;反之,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采取降低利率的办法,这虽然有利于刺激投资,但是,利率的降低却会引起国内资本的流出,使国际收支逆差更为严重。

(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经济增长可以采取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不同的发展模式,除劳动密集型外,其他几种增长模式都与充分就业有一定的矛盾。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矛盾的,是很难同时实现的。因此,协调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平衡其关系,求得四大目标之间的最佳组合,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哪几种组合?各起到什么作用?

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

(2)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

(3)松紧搭配政策。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

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

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