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2025年09月26日
四、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不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所以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它通过现金发行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
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所保有的存款准备金构成商业银行向社会供给货币的基础,并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所以通常称为基础货币(B),也称为高能货币(H)。公众持有的现金,即非银行部门和居民所持有的现金,用C表示;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存款准备金(R)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常以下式表示
B=C + R
现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表现为: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以此为基础向社会直接供给货币。
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率定义为货币乘数(m);那么,货币供给(MS)的理论模式为
Ms=M·B
若定义 Ms=C + D,C为现金,D为活期存款;而B=C + R,则有
m=Ms / B=(C+ D)/(C + R)
如果把上式中分子、分母均除以D,则有
m=[C/D + 1]/[C/D + R/D]
如果把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乘以D / CR,则有
m=[D/R(1 + D/C)]/(D/R + D/C)
从上式可以看出,货币供给量(MS)由基础货币B、货币供给中存款与通货之比D/C、存款货币与存款准备金之比D/R三个要素决定。它们分别取决于货币当局、公众的行为和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