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通货膨胀的侵扰和危害,因此,针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程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理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缩政策
如果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那么采取紧急补救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减少总需求的途径主要有紧缩财政和紧缩货币两种措施。
财政方面的紧缩措施有:(1)削减政府支出,包括减少军费开支和政府在市场上的采购;2)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3)增加赋税,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等。
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时并不是指货币存量的绝对减少,而只是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当然当局也可以采取传统的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限制银行信贷规模,绝对减少货币存量。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又称为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价格决定者(劳资双方)共同遵守。其目的在于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又不造成大规模的失业。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三)改善供给政策
供应学派认为,治理通货膨胀,摆脱滞胀困境,治本的方法在于着力增加生产和供给。增加供给就满足了过剩的需求,从而克服通货膨胀。要增加生产和供给,一个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减税。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能力与积极性。同时配以其他政策措施,一是削减政府开支增长幅度,二是限制货币增长率,稳定物价。
另外,改善劳动市场结构的人力资本政策也是针对供给方面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之一。
(四)结构调整
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结构性,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应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供求因结构性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特别是某些关键性产品,如食品、原材料,这一点尤其重要。实行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以缓和结构失调而引起的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