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政导论

第一章 财政导论

1.财政的基本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分配手段就是财政。财政基本的基本特征: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的分配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需要。

2.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就是国家把从纳税人手中获得的收入,即税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的支出,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实现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其实质就是要体现最广大公众利益要求,进而使具体的财力收支合理化。建立公共财政主要是由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的。

3.公共产品的种类有哪些?

1)纯公共产品 2)非纯公共产品

4.如何理解财政资源配置的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通过资金—财政的分配,引导人力、物力的合理流向,实现人、财、物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最终达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的目的,使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调节资源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配置。

5.如何理解财政收入分配的职能?

收入分配是指收入的公平分配,财政不仅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还参加再分配。

财政意义上的收入公平分配应该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层意思。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创造就业机会,使中低收入者得到获取收入的机会;通过税收手段调节个人的收入水平;在个人之间进行收入的转移支付;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企业亏损补助、企业优惠税率等手段来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使企业的利润能反映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

6.如何理解财政经济稳定的职能?

所谓的经济稳定是指财政通过分配稳定经济并使经济能持续适度地发展。其目标就是保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的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预算;社会保障制度、累进税率制等制度性财政政策可以在经济不同时期起到社会“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结构合理是维持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