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现象,伴随着货币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长,而有物价或明(物价自由浮动)或暗的持续的全面的上涨的趋势,也就是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这个定义包含几层意思:

(1)通货膨胀只在不兑换的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但不必然),而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由于货币本身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故不可能有持续的物价上涨。

(2)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不是个别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全面和持续的上涨,强调的是总水平;并且考察的是商品与劳务的单价。

(3)通胀中,货币量增加和物价水平提高是相伴随的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即可以是货币量过度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是物价上涨引起货币量的适应性的增加。

(4)通胀中,物价水平的上涨,可以是明的,也可以是暗的.后者表现为普遍而持久的缺货,黑市盛行,配给供应。

通货膨胀在纸币信用流通的历史中是有很多例证的,例如:俄罗斯与苏联其他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和高通货膨胀。俄罗斯1991年预算赤字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0%,由于无其他手段来应付政府只能选择印制钞票,加以央行仍然保证对国有企业的信贷供给,进一步提高了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1992年、1993年平均接近1000%。乌克兰年均达到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