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吻合。目前,各国政府都把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这四大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完善的。
(一)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物价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这里的物价水平是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指数,而不是某种商品的价格。稳定物价并不是将物价固定在一个水平上绝对不动,而是将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增长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的看法是把年物价上涨率控制在2%—3%以内就可谓稳定。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通常是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其中两种失业排除在充分就业之外: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而难以避免的失业;二是自愿失业,即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一般地认为3%—5%的失业率是可以容忍的。
一个国家政府之所以把充分就业列为政策目标,一方面因为过高的失业会给社会大众带来经济上的和心理上的痛苦,进而会造成犯罪增加等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过高的失业率,就意味着经济中不仅有赋闲的工人,还有闲置的资源,经济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其大小表明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在现实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资本的深化程度、资本产出比率、社会积累、技术革新等。发达国家把经济增长率定在4%左右为理想目标,但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个目标值显然偏低。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时期内,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和逆差。为避免国际收支失衡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各国都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为了稳定物价,就需要抽紧银根,紧缩信用,降低通货膨胀率,其结果将会导致经济衰退与失业率上升;而为了增加就业,又需要扩张信用,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以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其结果又会导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因此,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2.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结果进口商品的需求比出口需求增长更快,促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要消除逆差,必然压缩国内需求,但压缩需求的结果又往往导致经济增速缓慢及衰退,失业增加。这就又要求扩张政策,而扩张的结果往往又是进口大量增加,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3.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就现代市场经济实践而言,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其原因即为以上分析物价上涨与充分就业的关系所说明的道理一样,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适度的物价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有人认为物价稳定也完全能够维持经济增长。
此外,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总之,中央银行同时实现四大目标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如何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中做出最适当的取舍,求得最佳效益,是各国中央银行不懈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