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2025年08月10日
紫苏叶
【别名】苏叶。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叶。
【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上部有白色长柔毛。叶片卵圆形或圆形,顶端渐尖或尾状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紫红色或淡红色,有腺点。轮伞花序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花萼钟状,外有长柔毛和腺点;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雄蕊4,稍伸出花冠外。小坚果近球形。花果期8~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路旁、草丛中,产穹窿山、上方山、光福、天平山、东山、西山等地。我国各地广泛分布。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成横片,晒干。
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①治咽喉肿胀,牙龈疮肿引腮部,为散风消肿之外用良方:紫苏叶60g、防风30g、荆芥30g、薄荷30g,上药煎汤,用毛巾蘸之热敷腮颊部。(《吴门马氏喉科荟萃》)②治疗梅核气:陈皮30g、竹茹30g,上二药先煎汤,再用煎出液煮下药,枳壳6g、北沙参15g、桔梗6g、生半夏9g、紫苏叶10g、天冬12g、菟丝子10g,一日一剂,功二煎。(《马云翔医学学术经验》[5])③治痞证:苍术3g、白术6g、老川朴3g、紫苏叶9g、紫苏梗9g、上陈皮4.5g、姜半夏9g、炙甘草2.4g、粉归身9g、建泽泻9g、赤茯苓9g、南楂炭12g、焦神曲9g、谷麦芽12g、老生姜1片,煎服。(《郭守朴医学经验文集》)
宜橘皮,忌鲤鱼。(《本草备要》)
紫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