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
2025年08月10日
臭牡丹
【别名】矮桐子、矮脚桐。
【基原】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的茎及叶。
【形态特征】小灌木。嫩枝稍有柔毛,枝内髓部坚实。叶有强烈臭味,广卵形或卵形,长10~20cm,宽5~15cm,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大或小的锯齿,背面有小腺点。聚伞花序紧密,顶生,苞片早落,花有臭味,花萼紫红色或部分绿色,外面有绒毛和腺点;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色。核果倒卵形或球形,成熟后蓝紫色。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林缘、沟谷、路旁及灌丛中,产穹窿、光福、西山等多地。分布华北、西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夏季采集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
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之功。主治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①治一切痈疽:臭牡丹枝叶捣烂罨之。(《本草纲目拾遗》)②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赤水玄珠全集》[2])③治痈肿发背:臭牡丹叶晒干。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若溃后局部红热不退,用蜂蜜或麻油调敷,至红退痛止为度(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臭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