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2025年08月10日
野菊花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基原】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茎直立或基部铺展。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具锯齿。头状花序直径2.5~4(~5)cm,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黄色,雌性;盘花两性,筒状。瘦果,有5条极细的纵肋,无冠状冠毛。花期9~10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田边、路旁。产光福、天平山、西山等多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
秋季开花盛期,分批采收,鲜用或晒干。
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①治疔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②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48g,蒲公英48g,紫花地丁30g,连翘30g,石斛30g。水煎,一日三回分服。③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④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干野菊花9~12g。煎汤,一日二至三回内服。
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