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

海金沙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

【基原】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

【形态特征】缠绕植物。叶的羽片异性,纸质,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连同叶轴有短毛;不育羽片三角形,2回羽状;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小羽片边缘生有流苏状的孢子囊穗,暗褐色。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灌丛、路旁,产穹窿山、天平山、花山、上方山、光福等多地。广布于我国暖温带及亚热带,北至陕西及河南南部。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具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之功。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①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30g,腊面茶15g。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戗,生姜、甘草汤调下。(《本草图经》)②治热淋急痛: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泉州本草》)③治膏淋:海金沙、滑石各30g(为末),甘草6g半(为末)。上研匀。每服6g,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世医得效方》)④治尿酸结石症:海金沙、滑石共研为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并加蜜少许,温服。(《广西中药志》)⑤治小便出血:海金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普济方》)⑥治肝炎:海金沙15g,阴行草30g,车前18g。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⑦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所致急性肝坏死并发肝性昏迷:绵茵陈30g、黑山栀12g、生大黄12g、黛连翘12g、川柏12g、生赤芍12g、生苍术9g、泽泻9g、海金沙9g、广郁金12g,水煎服。(《临证心悟录》)⑧主治黄疸:鸡内金3g、海金沙3g、炒神曲6g、枳壳6g、厚朴6g、陈皮6g、苍术6g、针砂6g(醋制)、绿矾60g(醋制),上药研末,用黑枣肉120g,和蜜丸,似绿豆大,每次三十粒。(《中医治疗血吸虫研究概要》)

《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海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