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枝

桑 枝

【别名】桑条。

【基原】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卵形至阔卵形,顶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锯齿或多种分裂,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腋间有毛。花单性异株,均为腋生的葇荑花序;桑椹果白色、淡红色、紫红色或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6~7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产西山等地。各地有栽培。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段,晒干。

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炒制可增强其湿热之性,常用于痹症之偏寒者。酒炒后,辛散之性增强,长于祛风通络。

①治腮腺炎:取桑枝15g,将桑枝烧存性,加食盐少许、锅烟墨适量,再加雄鸡冠血和匀,擦患处,可即时消散。(《春常在室医验录》)②治痛经,肝气寒淤内郁,郁久生热:北柴胡4.5g、当归6g、赤芍6g、焦山栀9g、炒枳壳4.5g,青皮、陈皮各4.5g、桑枝15g、炙甘草3g、薄荷(后)1.8g,煎服。(《王慎轩晚年医案》)③治中风痹痛,主祛风、活血镇痛:川桂枝4.5g、秦艽9g,羌活、独活各6g,威灵仙9g、片姜黄4.5g、全当归9g、红花4.5g、丹参12g、制川乌3g、桑枝12g,煎服。(《自怡医庐论症医案选存》)④治跌打损伤:桂枝、归尾、牛膝、桃仁、木瓜、川芎、川续断、羌活、独活、狗脊、苏木、青皮、桑枝(酒炒)、丝瓜络,用黄酒煎服,随症酌量。(《陶君仁临证医验集》)⑤主益肾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川石斛、桑寄生、炙地龙、鸡血藤、川桂枝、生黄芪、青风藤、桑枝、狗脊、川续断、生地黄、知母,制丸剂,6g×20袋/盒。(苏州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芪龙风湿丸)

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桑 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