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荷

薄 荷

【别名】蕃荷菜、菝苘、吴菝苘、野薄荷、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

【基原】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多年生芳香草本。具匍匐的根茎。茎锐四棱形。单叶对生;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管状钟形;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小坚果长卵球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水沟旁、路边及山野湿地。产各地。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在江浙每年可收2次,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华北采收1~2次,四川可收2~4次。一般头刀收割在7月,二刀在10月,选晴天采割,摊晒2天,稍干后扎成小把,再晒干或阴干。

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胁痛。

①清肺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砂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②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3g,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捣碎,以酒一壶,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圣惠方》)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3g。(《永类钤方》)⑤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普济方》)⑥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本事方》)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薄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