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

锦灯笼

【别名】挂金灯、金灯、灯笼果、红姑娘、泡泡。

【基原】为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干燥宿萼或带果实的宿萼。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地上茎常不分枝,有纵棱,茎节膨大,幼茎被有较密的柔毛。根状茎白色,横卧地下,多分枝,节部有不定根。叶互生,每节生有1~2片叶,叶有短柄,长1~3cm,叶片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呈波状,无毛。花5基数,单生于叶腋内。花萼5浅裂,花后自膨大成卵囊状,基部稍内凹,薄革质,成熟时橙红色或火红色;花冠辐状,白色。萼内浆果橙红色。

【生境及分布】适应性很强,耐寒、耐热,喜凉爽、湿润气候。喜阳光。不择土壤,尤其是原产亚洲的酸浆在3℃~42℃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产穹窿山、光福等地。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江苏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红色或橙红色时采收,干燥。

味苦,性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用于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外用治天疱疮,湿疹。

①治热咳咽痛:锦灯笼,为末,白汤服,仍以醋调敷喉外。(《丹溪纂要》)②治喉疮并痛者: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医学正传》)③治黄疸,利小便:锦灯笼、茅草根、五谷根各30g。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④治小儿小便不通:锦灯笼30g。煎水服。

锦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