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柑草

蜜柑草

【别名】夜关门、地莲子。

【基原】为大戟科植物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的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分枝细长。单叶互生,二列;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顶部尖,有短柄和托叶。雄花萼片4,花盘腺体4,分离;雌花萼片6,腺体6,子房6室,柱头6。蒴果球形,有细梗,褐色,表面平滑。幼时有鳞片状凸起物,种子散生细瘤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产穹窿山、上方山、石湖等地。分布于东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消食止泻、利胆之功。主治小便失禁,淋病,黄疸型肝炎,吐血,痢疾。外用治外痔。

①治痔疮:取蜜柑草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②治痢疾,肠炎:蜜柑草30~4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有小毒。

蜜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