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草

豨莶草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基原】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斜生,上部的分枝常成复二歧状;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阔楔形,下延成具翼的柄,顶端渐尖,边缘有规则的浅裂或粗齿,纸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具腺点,两面被毛,三出基脉,侧脉及网脉明显;上部叶渐小,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近无柄。头状花序径15~20mm,多数聚生于枝端,排列成具叶的圆锥花序;总苞片2层,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花黄色。瘦果倒卵圆形,有4棱,顶端有灰褐色环状突起。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林缘、林下、荒野、路边。产穹窿山、天平山、上方山、光福、胥口、西山等多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

夏、秋季开花前及花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味辛、苦,寒。归肝、肾经。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①治高血压病:豨莶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②治慢性肾炎:豨莶草30g,地耳草15g。水煎冲红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③治神经衰弱:豨莶草、丹参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应用,易致呕吐。

豨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