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藤
2025年08月10日
天仙藤
【别名】黄连藤、大黄藤、青木香藤、兜铃苗、三百两银、臭拉秧子。
【基原】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多年生缠绕草本。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根细长,在土下延伸,到处生苗。叶三角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顶端短尖或钝,基部两侧有圆形的耳片。花单生于叶腋;花被管状或喇叭状,略弯斜,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部收缩成管状,缘部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部暗紫色,下部绿色。蒴果近球形,6瓣裂;种子扁平三角形,边缘有灰白色宽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路旁,产穹窿山、天平山、上方山、石湖、光福、东山等多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山东、河南等;广东、广西常有栽培。
秋季采割,拣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切段晒干。或生用。
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脘腹刺痛,关节痹痛,妊娠水肿。
①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150g。炒焦,为细末。每服6g。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普济方》)②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9g;片姜黄18g,半夏(制)15g。上锉,每服9g,姜五片煎服。间下千金五苓丸。(《仁斋直指方》[1])③治脾虚生湿、肝郁生热,湿热下注,带下频频:灵磁石30g、石决明(先)30g、炙龟板末4.5g、天仙藤4.5g、制香附6g、生白术6g、薏苡仁15g、炙甘草15g、桑枝15g,煎服。(《王慎轩晚年医案》)④治水肿:天仙藤、香附、乌药、陈皮、炙草,煎服。(《汪达成内科经验集》)
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天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