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

鸭跖草

【别名】鸭脚掌、鸭食草、竹叶菜、鸡舌草。

【基原】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

【生境及分布】生于荒地、路旁、草丛中,产穹窿山、上方山、东山、西山、光福等多地。分布于云南、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

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味甘、淡,性寒。归肺、胃、小肠经。具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之功。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①治高血压:鸭跖草30g,蚕豆花9g。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②治小便不通:鸭跖草9g,车前草30g。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③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150~240g,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④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合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泉州本草》: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鸭跖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