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参
2025年08月10日
苦 参
【别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地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基原】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落叶半灌木。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产光福、天平山、西山等多地。我国各地皆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用治滴虫性阴道炎。
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500g,地黄120g(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6g,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90g,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④治赤白带下:苦参60g,牡蛎45g。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脾胃虚寒者忌服。
苦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