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2025年08月10日
鬼针草
【别名】三叶鬼针草、婆婆针、鬼骨针、止血草、鬼葛草。
【基原】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略带淡紫色,上部通常方形,无毛,或上部有细毛,中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向上逐渐变短,叶片通常2回羽状深裂,裂片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多少有短毛。头状花序直径6~10mm,有长梗;总苞片线状长椭圆形;舌状花黄色;管状花黄色。瘦果线形,有短毛,有3~4棱,棱脊在顶端延伸成芒刺,芒刺长3~4mm。花果期9~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丛中,苏州各处有分布。广布我国各地。
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
味苦,性平。归肝、大肠经。具消热,止泻,解毒之功。治习惯性腹泻,高热等症;叶捣汁外敷治蛇虫咬伤。
①治疟疾:鬼针草一把,煎汤服,治四肢无力。(《江苏药材志》)②治偏头痛:鬼针草30g,大枣三枚,水煎温服。(《江西草药》)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鬼针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