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黄药子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

【基原】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

【形态特征】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至长圆形,近于土面,棕褐色,表面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左旋,无毛。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的球形或卵圆形珠芽(零余子),外有圆形斑点。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基部花序延长排列成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两端圆形,成熟时淡黄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点。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缘。产光福等多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栽种2~3年后在冬季采挖,把块茎径粗在30cm以上的加工作药,其余的可继续栽培1年。洗去泥土,剪去须根后,横切成厚1cm的片,晒或炕干,或鲜用。

味苦、辛,性凉。有小毒。归肺、肝经。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30g,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份。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30g,捣罗为散。每服6g,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④治疮:黄药子120g,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⑤治天疱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⑥治缩脚肠痈:干黄药子30g,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30g,为细末。每服3g,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

黄独(黄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