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草

龙须草

【别名】野席草、野灯芯草、野马棕、野灯草、鬼尖头草、灯心草。

【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拟灯心草Juncus setchuensis Buchen 的全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多短缩,须根较坚硬。灰绿色,有纵条纹。叶多基生,叶鞘红褐色至棕褐色,上部有膜质边缘,叶片退化为芒刺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或仅数朵,与茎贯连的苞片直或弓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子房内隔膜发育不完全,1室。蒴果长椭圆形。花果期5~6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产穹窿山、天平山、光福等多地。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味甘,性寒。归肾、心、肺经。具利尿通淋,泄热安神之功。主治小便赤涩,热淋,肾炎水肿,头昏,齿痛,鼻衄,咽痛,心烦失眠,消渴,梦遗。

①治尿路感染:龙须草、水前草各30g,土茯苓9g;或龙须草、小蓟草、乌蔹莓各30g,白茅根60g。水煎服。②治失眠,神经衰弱:鲜龙须草60g,首乌藤30g,丹参15g。水煎服。③治糖尿病:龙须草60g,鹿茸草30g。水煎服。(以上选方均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虚寒者慎服,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龙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