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莴苣

山莴苣

【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

【基原】为菊科植物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L.)Sojak 的干燥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一至二年生草本。有1至数粗壮主根。茎直立,通常无毛,单一或上部分枝。叶无柄,基部略抱茎,叶片形状多变化,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至线形,无毛或背面主脉上稍有毛,不分裂到羽状或倒向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边缘有缺刻状或锯齿状针刺等,下部叶在花期枯萎。头状花序直径约2cm,淡黄色或带白色,中午开放,夜晚闭合,再排成圆锥状。瘦果扁平,黑褐色。花果期9~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林下、林缘、路旁、村旁、田间及沼泽地,产各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

夏秋开花时采全草,秋后至春夏开花前挖根,除杂质,晒干。

味苦,性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肠痈,疮疖肿毒,子宫颈炎,产后瘀血腹痛,瘤,崩漏,痔疮出血。

①治热疖(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山莴苣18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11g、大青叶根18g、木芙蓉30g。水6碗煎2碗,早、晚各服1次,服用1星期。②治急性咽炎:山莴苣18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车前草11g、半边莲18g。水5碗煎2碗,早、晚各服1次。③治肠痈:山莴苣30g、黄肉川七30g、败酱草30g、红藤56g。水6碗煎2碗,分2次服。

山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