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
【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的干燥根皮。
【形态特征】灌木,有时蔓生状。枝灰棕色,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核果浆果状,扁球形,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及分布】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产穹窿山、天平山、光福、胥口等地。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①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120g(酒浸),远志(去心)120g(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验方》)②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本草纲目》)③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④治鹤膝风:五加皮240g,当归150g,牛膝120g,无灰酒一斗。煮三炷香,日二服,以醺为度。(《外科大成》)
阴虚火旺者慎服。
五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