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姜
2025年08月10日
干 姜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基原】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狭,叶革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穗状花序椭圆形;花冠黄绿色,裂片3,唇瓣的中间裂片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蒴果。花期8月。
【生境及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广为栽培。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炙)100g,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150g(强人可120g)。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10g。(《千金方》)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止服用。
姜
【注释】
[1]《食医心鉴》由唐代名医昝殷所著,成书于9世纪中期。书中用食物药方治疗各种疾病,它的成书代表着传统食疗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古老的食疗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药膳雏形。昝殷(797—859),唐代蜀地成都(今四川省成都)人,著名妇产科学家,擅长妇产科和药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