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 花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
【基原】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通常对生,偶为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略为革质,全绿。花先叶开放,淡紫色,通常生于枝顶叶腋,3~7朵簇生。核果革质,白色。花期2~4月,果期5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产穹窿山、天平山、上方山、光福、胥口、西山等多地。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脾、肾经。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①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縶縶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3g。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②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③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30g,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④治臌胀:枫壳、芫花各等份。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 花
【注释】
[1]《雷公炮炙论》:“凡使蓖麻子,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