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2025年08月10日
臭梧桐
【别名】八角梧桐。
【基原】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的嫩枝并叶和根。
【形态特征】灌木。嫩枝和叶柄多少有黄褐色短柔毛,枝内髓部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叶片阔卵形,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很少近心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2~8cm。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紫红色,5裂几达基部,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产穹窿山、天平山、光福、胥口、西山等多地。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
6~10月采收,捆扎成束,晒干。
味辛、苦、甘,性凉。归肝经。具祛风湿,通经络,平肝之效。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①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500g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9g。(《本草纲目拾遗》)②治头昏脑涨,面红升火:臭梧桐根15g,水煎服,3~5日后即能恢复正常。(《春常在室医验录》)
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臭梧桐